与部分乡镇的农村同修切磋


【明慧网2004年12月22日】

农村同修:你们好!

在五年多的正法修炼中,在师尊的慈悲呵护下,你们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证实大法的经历,令我们由衷的敬佩,我们深信你们将来会做的更好。但是,因为我们是修炼中的人,肯定会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我们会逐渐的认识和修去,从而达到法对我们要求的标准。下面就几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一、学法

许多同修功炼得很勤,这是对的,而学法相对来讲重视不够,有的同修法学得少,学法静不下心。这种状态应该改变。师尊多次谈到学法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学好法才能做好大法的工作,才能更好的救度众生;相反,法学的不好,救度众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自身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希望没有重视学法的同修要重视起来。同时,在学法过程中,除主要学《转法轮》外,也一定要学师尊在99年7.20后的经文及讲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正法修炼的法理,做好救度众生的事。

二、发正念

有的镇经过深入细致的讲真象及加大力度发正念,当地的环境较好,但有的镇环境还很邪恶,仍有镇、村恶人监视大法弟子的事。建议这些镇的同修发挥近距离发正念的优势,把另外空间残余的旧势力黑手、烂鬼清除,令无可救要的恶人遭报。希望这些镇的同修互相交流一下,向内找出自身的不足,形成金刚不破的整体,统一时间发正念。

三、传递资料

很多同修都能大范围的撒资料,也能面对面的讲真象,但对于传递资料及协调好这个工作重视不够,比如,有的镇有几百人修炼,可找几个较可靠的人传资料还挺难;有的镇虽然许多人主动做这个工作,但不注重修口,不经意的把与其联系的同修说了出来;有的同修在传递资料时总选在赶集的时候,不能专门去取或送资料等等。

我们认为:传递资料是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正法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影响着本地区同修的整体提高和救度众生的步伐,关系着本地区同修的安全,关系到与自己接触的同修的安全,甚至关系到资料点的安全。因此,开创一个安全、快捷的传递网络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鉴于此,希望同修们都要重视这项工作,积极主动的做这项工作,协调好这项工作,严肃负责的做好这项工作。

在传递资料过程中要保持“单线”接触,要注重修口和保密,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我们修口和保密的能力一定要超过常人(否则在这一点上就是常人)。在电话使用上别说“敏感词”,在资料的传递上别形成习惯和定式,比如不能很长时间都固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传递资料,充分运用智慧。

另外,传递资料最好许多人参与,如:可以是每个人都传递给固定的两、三个人(给的人别太多,多则影响安全;也别太少,少则影响传递速度),这两、三个人再分别单独传给各自固定的两、三个人(一对一接触),依此类推……。

在传递资料的过程中别忽视切磋与交流,别忽视了个人的提高与升华,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共同精進的效果。

四、大法弟子的风范

农村的成年人,几乎全村人都认识,有的甚至邻村人也认识,而且农村人愿意串门,人们互相之间愿意唠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嗑,不象城里人,除了本单位及亲友熟悉外,其他人来往很少,也不认识。这就给农村同修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证实大法的条件。只要我们声明我们是修大法的,那么全村人都会知道,如果我们的言行符合大法的要求,那么人们就会议论,就会说我们好,说大法好。由于我们正的表现,人们也会愿意看大法的真象资料,容易得救。

相反,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不严,表现得不好,那么则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五年多对大法的迫害中,邪恶一直都在给我们造谣,给大法造谣。许多人听信了谣言,一谈到大法,就把他(她)所看到(或听到)的大法学员的不足(有的是谣言,有的是极个别的)说了出来,无知中破坏法。现在我们要救度他们,那么就要展现大法弟子的风范,纠正他们的错觉。无论在家庭、社会,还是在亲友及同修中,都要体现出我们正的表现,哪怕是在衣着、打扮这些小事上都不应太随便了,这样才能改变人们错误的观念,更好的达到救人的效果。

在这方面,城里的同修也必须重视。《在2002年波士顿法会上的讲法》中师尊说:“从1999年4.25开始到7.20以后,邪恶用造谣的流氓手段把我们搞得很被动,使众多生命受毒害。大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在救度众生中使人们重新认识我们。那么做不好的时候呢,很可能你费的那些个努力啊,你所要做的一些事情,就可能在无意中起到损害作用。你们修炼人的表现是纯正的,有多少人是看到了你们的表现就觉得你们就是好。如果我们自己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你们的表现常人就会看到,他不能够象学法一样深入的去了解你,他就看你的表现。可能你的一句话,一个表现,就能使他得不了度,就能给大法造成不好的印象。我们得考虑这些问题。”

另外,我们讲真象再细一些,不但村村都要撒到资料,最好是组组都要撒到资料,“有人的地方无处不及”(《放下人心 救度世人》)。不仅如此,有条件的同修可到外地去讲真象,把大法的福音传遍神州!

个人认识,不当之处望同修慈悲指正。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4/12/22/9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