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松藻煤矿大法弟子雷志华遭受的迫害


【明慧网2004年4月29日】

一、患绝症、喜得大法获新生:

雷志华,男,52岁左右,綦江松藻煤矿医院木工。雷志华1997年喜得大法,从此走上了修炼“真、善、忍”之路。

炼功前,他头痛特别厉害,采用了各种医治方法都没有效果。到重庆三大医院做CT检查,发现脑袋里面长有三个肉点,经专家确诊,是患了可怕的脑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医学教授们认为已没有治疗的必要,建议他回家休养。

回家后,雷志华已不能正常行走,天天靠输氧维持生命,各种各样的药摆满了茶几。他的头、脸肿得透亮,头痛得要爆炸似的,经常痛得从床上滚到地上。那时的一分一秒对他来说,都是多么的痛苦与漫长啊!可以说,他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听人说法轮功治病有奇效,于是,他在1997年9月开始修炼法轮功。通过学法、炼功,他明白了人生中许许多多想要明白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雷志华严格按照书中“真、善、忍”的要求做一个好人、一个更好的人。很快,他的病痛减轻了许多。几个月后,他到医院检查,癌症没有了。他知道是师父看见他坚修向善的心给他清理了身体。

自炼功以来,他人长得红光满面,知情的人都说:他是医院都判了死刑的人,炼法轮功却拣了他一条命。他自己也逢人便说是“法轮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雷志华炼法轮功炼好了癌症在当地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当地的人们对他印象最深的恐怕还不是这个,他的人品、他做的好事更是有口皆碑的。

二、做好人、利他人反遭迫害

在单位里,雷志华总是兢兢业业的干活,不管是份内份外他都干,也从不计报酬。一次,医院的锅炉里面坏了,因为那里面热得发烫,谁也不愿、也不敢去修;老雷知道后,二话没说就钻进热烫烫的锅炉里把它修好了。有人问他:“又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你那么热心修它干啥?”他说:“我如果不是修炼了法轮功的话,我也不会去修的,而且我也进不去。”谁都知道,当时锅炉里热得简直令人窒息。院长也多次对他说:你评劳模都绰绰有余。然而,1999年720之后,他却因坚持信奉“真、善、忍”而多次遭到迫害。

2000年春节期间,雷志华被绑架到打通“洗脑班”,被非法拘禁1个月。2002年的热天,老雷因坚定修炼法轮功,被无理开除。迫于生计,他住到成都女儿家,不料被恶人绑架,后无罪释放。回家后,他生活更加清贫,只好给人打零工、做点儿木工活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他仍然是尽量不收或少收钱,人家给一元,他往往只收5毛钱,别人给5毛钱,他往往只收2、3毛钱。哪怕有时一天只挣了几毛钱,他也绝不贪人家一分钱。厂矿的职工家属很信赖他,都愿意把东西给他修。

恶人怕他跟人接触讲真象、揭露迫害,就让他给同华煤矿家属区打扫清洁,试图将他软禁起来。他识破了邪恶,于是,他坚持走一路,就做一路的好事、讲一路的真象。

开始时,家属区的垃圾到处乱扔,偌大一片家属区随处可见。老雷向内找,悟到在打扫清洁的时候,也要清扫自己思想中不够纯正的因素。他无怨无恨,总是乐呵呵的将遍地散乱各种垃圾捡起来搁进筐里。人们都被他的人品和行为所感动,都自觉的将垃圾放进垃圾筐。煤矿地区的灰尘很多,但老雷却扫得干干净净,连个纸屑都没有,甚至是一尘不染。许多老太婆都说,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从未看到有人把煤矿家属区打扫得这么干净过。有人劝他将垃圾就近倒进河里,他婉言回绝:“我们的师父要求我们,在哪里都要做一个好人,哪怕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也要按照‘真、善、忍’的标准要求自己。”家属区的人们都很同情他,也很牵挂他。只要一天没看见他,人们都会相互打听:他是不是又被警察给抓了?!

2004年4月2日,出于对法律的信任,雷志华善意的去向松同派出所评理,指出依据新《宪法》,今年3月22日几名同修因赶场讲真话而被无辜抓捕、关押是违法的,应立即释放。不料恶人竟于第二天将雷志华从家中野蛮绑架,老雷浩然正气,一路喊着“恶警抓好人”。至今被关在綦江开发区看守所,受到虐待、体罚与精神折磨。

参与迫害的主要恶人有:
区号:023
龚泽开,綦江县松同派出所所长,电话:48735193
向守国,綦江县松藻煤矿公安科科长,电话:待查
张开福,綦江县公安局一科科长,电话:待查
谢强,綦江县公安局一科副科长,电话:待查
相关责任单位:
綦江县政法委,电话:48663231
綦江县政法委书记 母明江 48618816(宅)
綦江县公安局
单位地址 :重庆市县綦江县古南镇开发区公安大厦
綦江县公安局,电话:85883000(公安局相关科室电话号码是在号码基础上增加的,如:85883001可能是局长电话,85883002就可能是副局长电话,以此类推。)
綦江县公安局局长 赵和平(原政法委副书记)
綦江县公安局政委 柳成明 48662148(宅)
綦江县公安局副局长 肖克勤
綦江县公安局一科科长 张开福
綦江县公安局一科副科长 谢强
綦江县公安局治安科,电话:48662571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4/4/29/7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