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教育界的沉沦,民族的灾难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4年7月27日】通过最近网上一系列的消息,人们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江泽民集团在对法轮功的迫害中给教育界带来的灾难。可以毫不过分的说,中国的教育界正走向全面沉沦,如何制止这场浩劫,已经摆在了每个国人的面前。

资料表明,在这场对法轮功的迫害当中,大批坚持“真善忍”信仰的教师和学生遭到来自校方、610机构和公安的野蛮迫害。他们被学校开除,被剥夺公职,按分数线录取了最后却入学被拒,他们遭到歧视、恐吓、毒打、洗脑、非法关押,甚至被迫害致死。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70多名教育系统中的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被迫害致死。如四川成都大学副教授张川生被成都看守所恶警毒打后活活勒死,死时脸青黑紫肿,嘴角血痕斑斑,脖子上有二指宽青紫色深度勒痕。警察还对其家人谎称张因心脏病而死,并恐吓张的家人说要是说出张的死因,他全家人都别想活了。

更多大中小学校的法轮功学员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在高校中,以清华大学为例,已知至少有16名法轮功学员被非法判刑,至少有18人被非法劳教,很多学生和教职工被强制休学、退学、停职、非法拘禁和洗脑。类似案例也发生在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等等高校。在不少中小学校,也有学生因为习炼法轮功而被学校勒令退学。

除此之外,在江泽民亲信陈至立的直接操控下,全国中小学被强行要求进行诋毁法轮功的宣传,强迫师生观看造谣诬蔑法轮功的光盘,对广大师生进行洗脑,并把诽谤法轮功的题目强行塞入升级考试试题,在各级学校开展“百万签名”,以此来毒害数以亿计的未成年学生。

看到这些,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种沉沦的悲哀与可怕。学校是教学育人的场所,教师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学生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这里本应成为人间的一片净土,成为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希望,因为它承传着一个民族文化血脉,一个文明古老价值,让那些美德、做人的准则代代流传不息,跨越时代,也跨越种族、跨越国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界上每一个有远见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从教育的质量,就可以预见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育的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奖惩机制。一个好的教育系统,一定会争取得到好的教师、学生,并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而教师与学生的表现,首先体现在道德素质之上。早先有位著名的中国教育家就曾说过,教师首先是教人做人,学生首先是学习人生之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还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没什么用处。

但是,在江泽民的迫害中,中国教育界已经迅速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那些信仰“真善忍”、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学生,被剥夺了教学与受教育的权利。学校鼓励的不再是真与善,而是谎言与仇恨。政治迫害被放进了课堂,学生纯净的心灵被注灌了毒素。这里不再是净土,不再鼓励民族优秀的道德,甚至远比外边社会还要乌烟瘴气、道德沦丧。学校学生的主体都是青少年,他们心灵比较单纯,在这种恶意宣传的毒害之下,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谎言,学会仇恨,不辨善恶,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危害是何等巨大!

现在各地学校问题不断、危机四伏,从考场舞弊到非法挪用教育经费,从禽兽教师糟蹋学生到校园杀人案,一案未平,一案又起,这难道不是好人遭迫害,社会整体与教育界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吗?这不是一个教育系统败坏崩溃的前奏吗?

当一个教育系统走向与“真善忍”崇高信仰为敌的时候,这个教育体系就只能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说,教育将决定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那么,当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竟然不能容忍“真善忍”的信仰时,这个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法轮功发源于中国,洪传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论在同属中华文化的台湾,还是在西方发达文化的美国,法轮功在各地校园都广为传播,只有在中国,因为江泽民个人的嫉恨而遭到禁止,这难道不是中国人的耻辱吗?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没有“真善忍”这样的崇高信仰,则更是如此。

文革搞的政治运动,已经耽误了中国整整一代人的教育,使中国落后了至少30年。今天,对法轮功的迫害,将从道德的根本上动摇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后果将更加严重。因此,所有关心个人、民族前途的仁人志士不能不紧急行动起来,共同制止这场对无辜百姓的迫害,尤其是对教育界的迫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谁在摧毁民众未来,其最终会被民众所摧毁,谁对国家民族犯下罪恶,其最终会被这个国家民族所唾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陈至立在教育界积极推行江泽民的迫害政策,大搞政治运动的做法,已经对国家民族犯下了深重的罪行,引起了民间强烈的公愤。在不久的将来,等待她的,将是历史公正的审判与更严厉的惩罚。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