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恭敬持身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倭(音)仁,字艮峰,是清朝大儒,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一生以“诚”和“敬”立身修身。每次退朝后看书时,都首先摆正座位,端正衣冠,然后对案而坐开始专心读书。有客人来访时,倭(音)仁都整理好衣冠后,亲自到庭院中迎接,待坐定后,与客人庄重恭敬相对,互相之间谈的都是身心修习有关的话,从来没有开玩笑的戏谑之语。

南昌的刘丁,字先庚。他读书时总是正襟危坐,有时读到半夜,你看一看他,他仍旧还是没有一点歪斜。他曾以教授学生为业,凡是来学习的人,刘丁都教他们首先要端正、庄重,收敛心神,他说:“这是圣人的学说,即使是为科举考试而学习,也不应有什么欺诈虚伪的机巧。

长洲人任可轩自小励志圣贤学说,当时乡中有文社,志趣相投的文人都在这里切磋文章。每当有文人们在这里会集,议论会越来越激烈,有时甚至喧哗叫闹,而坐在那里能够安静自若的人,你看一看,只有任可轩一人。在讨论经义时,即使是酷暑难耐的盛夏,他也必定衣冠端正,从始至终都像面对着古圣贤一样庄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天地神佛要报以无限的虔诚敬畏之心,圣贤之人和他们的学说论述的是不同层次的天理,所以对其同样要以谦逊恭敬之心对待和学习。还强调“居处恭,执事敬。”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将其视为立身处世的重要准则。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