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相不留空白点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九日】几年来,我们县的同修在讲真相救众生的过程中,认识到救度众生要用心,尽量按师父法的要求去做,一定要把大法的福音,把真、善、忍的美好,送到每家每户,尽量不落下一个众生。

过去我们在做真相资料时,同修之间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已经饱和了;有的认为做了也没人看;有的认为还远远不够。后来我们在全县广泛建立了学法小组,坚持每周集体学法、发正念、交流。通过学法,同修的认识普遍提高了。认识到自己是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担负着证实大法和救度众生的神圣使命。作为师父的弟子,一定要对得起师尊的选择----选择我们作为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的荣耀。法上的提高改变了大家对讲真相的态度,由过去的不愿意做《九评》等真相资料,变成不但主动圆容、配合做资料工作,还主动积极地参与向周围地区发放《九评》等真相资料。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将县城内划分成几大片,每片由协调人负责,把每趟街区按大法弟子的人数,划分好做真相资料的区域,这样每周就可以按时把《明慧周报》等真相资料按家按户的送给众生了。为了帮助乡镇弟子,将县内几个大片对应乡下的几个乡镇。乡镇中大法弟子比较多的,不需要县内同修帮助。对需要帮助的乡镇,要建立双方同修之间的互相交流,并协调资料的分发。

同时我们也帮助在乡镇建立家庭资料点,做到“资料点遍地开花”。

同修认识到应该做到家家有《九评》,于是就加大《九评》的制作数量。在这期间,资金、设备、人员等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每位同修都以法为师,共同配合,边制作边下发,三年内共制作发送《九评》十余万册,其它如光碟等资料无数。

2,发《九评》等真相需要同修整体配合。我们所在地属丘陵地带,气候条件较差。为了克服困难,同修们有的出车、有的出钱、有的出力,从2005年开始下乡发真相资料。发放《九评》根据村屯人口数量准备《九评》的数量。除《九评》外,搭配“抹兽记,蕴天机”、“退党手册”,《明慧周报》、各种光碟(6-7种)及粘贴的标语,同时带上喷漆罐,在农村的大墙上喷写“法轮大法好!”“天灭中共 三退保命”等标语。同修们基本是每周下去一次,每次做5-6个村,几乎一家不落的都发了《九评》等真相资料。这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多方面同修配合并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的。

3,下乡时准备工作要做好。我们复印全县的地图,按村名去做真相资料。因为农村路远,同修路不熟,加上天黑,很容易走错路而耽误时间。为此我们就和农村同修联系,让他们带路,有时有的乡镇没农村同修,我们就白天派同修骑摩托去认路,然后晚上再去。去之前就对要去的村屯发正念,清理那里的空间场,清除阻碍众生得救的一切因素。发正念时加上一念“屋里边不出人,路上不遇人,不许狗叫”。

下乡时要多带手电筒,我们一般二人一组,一般是新老学员搭配,男女同修搭配。下去做真相时,一定要把车检修好,油加足。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天气和道路情况及时调整。晚上要带几瓶纯净水和干粮。晚上7-8点时,农村人还未休息,放资料尽量不要放在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一般放在人出入大门的边上,防止马上被不明真相的人发现导致麻烦。遇到情况时千万不要慌张,一个不动就制万动。你不怕、不慌,把自己当成大法弟子当成神,有师父法身保护,人对你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每次基本是做一夜,直到把所有资料发完为止。

下乡的同修每周坚持学法、交流,不断找过程中的不足,如怕心、欢喜心、显示心,求轰轰烈烈的心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成正法中的一个普通粒子溶于法中。在师父的慈悲加持下,我们几年来把本地区资料空白点全做完了。

4,本地区《九评》发完后协助邻边县城的同修。邻边几个县城由于同修少,出来做真相资料的同修更少。我们就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从法上认识法,帮他们成立学法小组,建资料点,制作《九评》和其它搭配的真相资料,我们出车、出资料、出人去协助外县同修。目前这项工作还在继续中。

5,整体协调促“三退”。在《九评》基本挨户都发完后,我们召开了几次交流会。主要的目地是交流如何劝“三退”。同修们认为大法弟子都应该出来讲真相、劝“三退”,救世人。特别是农村的同修,更应努力讲“三退”。我们就把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同修请来和大家交流。介绍他们怎么从一开始无话说,到逐渐越讲越好,正念越来越强,智慧越来越大的过程。同修们受到了启发,纷纷出来讲“三退”救众生。现在我们这里有好几位同修每人都已经劝退了三、四千人了。

有一位同修专门去了过去曾迫害过自己的拘留所讲真相促“三退”。那里的管教听后很受感动,中午特意炒了6个菜招待这位女同修。目前我县已声明“三退”的人数已达四万多人。我们觉的我们做得离师父的要求还差的很远,应该進一步加大做真相资料,讲三退的力度以救度更多的众生。

我们决心努力做好三件事,对得起正法时期大法弟子的光荣称号,对得起师尊的选择和慈悲救度,信师信法,正念正行,不断查找不足,圆满完成师父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

不足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7/6/29/15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