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的启示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寺院的钟

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都不可缺少的有“钟文化”这样一个篇章。

关于中国最早的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在陕西境内出土的一件陶钟为起始,年代为原始社会,距今约有5000年之久。在那时,我们的先民就制作出了陶铃,以在劳作之余来娱乐。在商代,出现了手执的铜铙,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小不同、成组的编铙。周朝初期,出现了挂在架上的编钟。

两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为了集僧聚众,钟就被请進了寺院,成为佛教的法器。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南北朝时,中国已有了截面为圆形的寺院用钟。相传南朝时期,京城近五百寺,寺寺有钟。到了唐代以后,钟的铸造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铸造精美、造型独特的钟大量出现。在以后的各个朝代中,钟更是遍及大江南北,于是有了“有寺必有钟,无钟即无寺”的说法,钟成为寺院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代有很多脍炙人口描写“钟声”的诗句,如:唐代诗人张继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杜甫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王维的“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都此寂,但余钟磬音。”等。诗中那万籁俱寂中的悠悠钟声,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心旷神怡、倾心向往。

钟是佛教礼仪中的重要法器,在许多名刹古寺里,高大的钟楼,增添了寺院的威严。而圆润洪亮,深沉清远的钟声,也被注入了“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的佛教含义。寺院的钟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鲸钟等。悬挂于钟楼上,用于召集大众,或做朝夕报时之用;唤钟:又称半钟、小钟。吊于佛堂内的一隅。其用途在于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故亦称行事钟。

钟是佛教寺院里的号令,在《百丈清规•法器》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无论是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还是日常的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家,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沉睡,要早起抓紧时间修持;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修炼人觉昏衢,疏冥昧。寺院一天的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同样的钟,以不同的心态去敲击,产生的效果迥然不同。

两则小和尚撞钟的故事

有一位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开始时,小和尚撞钟还比较认真。但半年之后,小和尚觉的撞钟的工作太单调,很无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的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钟了。小和尚觉的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也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做。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宏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此后,他潜心修炼,终成一代名僧。

有一位老和尚在一天清晨,听到阵阵悠扬的撞钟声音,不由的特别专注的侧耳聆听,待钟声一停,他就忍不住召唤,问道:“早晨是谁敲的钟?”侍者回答:“是个新来的沙弥。”于是老和尚问新来的沙弥:“今天早晨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敲的钟呢?”沙弥不知道老和尚为什么问他,便回答:“没有什么心情,只是敲钟而敲钟。”老和尚问道:“不会吧?你在敲钟时,心里一定想着什么。因为我听到今天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真心诚意的人才能敲出的声音。”小沙弥想了想说:“其实没有想别的,只是我尚未出家时,家父时常告诫我,敲钟的时候应该想到钟就是佛,必须虔诚斋戒,敬钟如佛,要用如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老和尚听了非常满意,再三提醒道:“以后处理其他事物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持今天的敲钟的心态。”

其实不仅敲钟是这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起心动念也就是存心尤为重要。第一个和尚为什么被主持免除撞钟之职?因为他把敲钟看作一件令人厌倦的劳作,为了敲钟而敲钟,没有把敲钟当作神圣的修炼之事,心中没有诚敬,就没有用心去做,没有用负责的精神去做,所以他撞出的钟声空泛、疲软。第二个和尚为什么能敲好钟,因为他真正的懂得“敬钟如佛”的道理,心中充满对佛的诚敬,自然会用心、负责的、真心诚意的敲钟,效果当然好。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只有用心做好小事才能做成大事。这也验证了只有心念正了,行为才能走正的道理。

今日感想

在古代寺院,众僧以钟声为号,自觉的按时作息。大家统一的以钟声为时间准绳,步调一致的遵守时间修持,保持了寺院的传统,维护了佛教的尊严。在今天的常人社会修炼,当然不会天天有“晨钟暮鼓”来召唤我们学法、炼功和发正念,有的时候真是因为忙于工作或陷于做事中而错过了集体整点发正念的时间,那么如何更好做到按时、准时做好该做的呢?很多同修利用时钟、手机定点报时,提醒自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的同修利用手机每天二十四个整点报时,只要有条件允许,一到整点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来,静心发正念,这样既保证了发正念的效果,也保持了修炼人精進的状态,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修炼是严肃的,佛教中有“生命在呼吸之间”的说法,就是修炼人一定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精進不停。因为对于修炼来说,人生最多不过百年,名利如过眼烟云,只有惜时如金精進修炼才能摆脱轮回之苦,达到解脱的目地。师父说“你想,噢,那我过的好,过的不好,反正是我这样慢慢来就是修炼了,不行!你必须得精進。如果你怠慢了,你不精進,那这颗心我也看的到,你等于对自己不负责任。所以你必须得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修炼的人严肃对待这问题,你才能够尽快的提高层次。”(《新加坡法会讲法》)

修炼人还应该自觉做到守时和准时,到同步整点发正念的时间了,每个人的心中要装着整体,自己的事再重要,也没有整体重要,如果所有的弟子真的每天在四个整点都静下心来,发出强大的慈悲的正念,在另外空间里,那一定是极为壮观殊胜的景象,那样强大的正念也一定能真正起到铲除邪恶、唤醒众生的作用。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