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同修千万不要麻木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天梦到我家老舅有两个字不认识来问我,第一个我顺利告诉了他,第二个字,他写出来了我也不认识,“广”字头,可里面的笔划很多,根本就不象是字,我没见过,怎么也想不起来。正着急时,女儿过来了,一看,却说:是“麻”字,不过应该那样写才对。忽然梦醒了。梦境很清晰,我就在想,是师父点化我在那方面的表现麻木了。

起来后学法,对照师父的讲法,看看自己的行为,确实找到一大堆该修去的执著。例如:自己强加于人、揭别人的短、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向内找自己、维护个人的利益、私心、放不下对丈夫的情。我就背师父的讲法《全面解体三界内一切参与干扰正法的乱神》。在背的过程中就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空间场通透了许多,明显的感到那些不好的物质在解体,自己也轻松了许多,有些东西也想不起来了。可是没有悟出具体麻木的方面。

第二天骑自行车想到远一点的市场去买菜。一路上,师父说的“千万不要麻木”(《洛杉矶市法会讲法》),一遍一遍的往脑子里打。师父又在点悟我。想自己、找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麻木呢?对照三件事,法天天学、背;发正念除四个正点外,其它时间段有时间也在发;发真相资料、寄信、讲真相等也在不停的做。在师父的慈悲呵护下,我家也成了遍地开花中的一朵小花。并且在今年还安装小锅,接收新唐人电视台卫星转播,丈夫(未修炼法轮功)、孩子都很喜欢看。一边走一边想,也许是师父看我还没有悟到,在我买完菜推着车子走到出口时,听到脚下一点声响,低头一看是自行车右边脚蹬的一个小踏板掉在地上了,扎住车子,弯下腰拾起来想从新安上。这时发现固定小踏板的螺丝帽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其它三个螺帽都拧的很紧,回头到附近周围的地上看了一下也没有找到,只好骑到修车处配上一个,然后回家了。

做着饭还在想,作为一个修炼的人,没有偶然的事情发生,何况是我上星期才刚刚把自行车大修整过,怎么会突然松掉一个螺帽并且丢了呢?平时这个地方的螺丝很少松,几年也不拧一次的。向内找自己,悟到脚踏板掉了,脚踏空了,没有落到实处。什么地方没落到实处呢?修炼是严肃的,“事事对照 做到是修”(《洪吟》〈实修〉),实实在在的修自己才对呀。

晚上,上网下载了《明慧周报》、《明慧周刊》打印阅读。《明慧周报》“乡里乡亲”里有篇文章《明智的派出所所长》一文,所长说的一番话,其中说到:“他们不象刑事案件是一个人,他们是一个整体,你抓了他们一个人,就是针对他们整体,将来有一天,就是他们家人不找你,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找到你。”十一点多,丈夫回来后我又讲这位所长的故事给他听。是大概叙述了所长的话,唯独说到“整体”这段时印象深刻,感觉到身体一震,却没有往深处去想为什么,更没有想和白天发生的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十二点发完正念睡下。

第三天,早上炼功快结束时,“整体”这两个字又出现了。炼完功我就想那个所长为什么不敢迫害法轮功,因为他认识到了法轮功是一个整体。就象九九年“四·二五”天津公安局非法抓捕了四十五名法轮功学员,引起了全国各地上万名法轮功学员不约而同的纷纷奔赴北京上访请愿,要求立即放人,大家虽然互不相识,却是一个整体。这时我就想到了“新唐人电视台信号被中断停播这一事件”,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国外,可是又何尝不是针对国内,况且是直接的针对中国大陆進行媒体真实信息的封锁,使中国大陆十几亿人继续生活在中共的谎言媒体虚假的宣传里。国内的同修在这个事件上多表现为等、靠和观望的态度,我们的整体意识到哪里去了?就我个人来说,在信号刚刚被中断时每次发正念都加上这件事,向内找过自己的原因,想过写文章和大家交流此事,并且想过给欧卫公司写信等等。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还没有恢复就有些失去信心了,慢慢就变的不重视了,后来发正念也不加这一念了,更别提写信了。想到了、悟到了没有做到,一样也没有落到实处。后来上明慧网希望看到同修有这方面的文章,而没有想过自己去写出来让同修看到,大家一起切磋。一方面是怕自己写不好,一方面是有等、靠和观望的麻木心理。

师父早就讲过“大法弟子是一个整体”(《美国中部法会讲法》)。可是我自己在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怎么就做不好,写到这里又发现自己的一颗执著心,执著结果的心。丈夫问了好几次怎么还收不到新唐人电视,是不是请安装的人来调试一下。我告诉他不是接收器的问题,是欧卫被中共收买人为的停播卫星信号,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看到了。表面看我很有信心,等着吧马上就会恢复,心里想的是有国外的同修,时间还会长吗?未修炼的常人都着急了,而我却表现的麻木,没有悟到恢复新唐人自己也应该整体配合尽到自己的责任。众生在等着得救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师父在《洛杉矶市法会讲法》中的一段讲法:“希望大家在最后越做越好,千万不要懈怠,千万不要放松,千万不要麻木。”

第一次投稿,个人现阶段层次所悟,有不符合法的地方,恳请同修慈悲指正,共同提高。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8/10/31/18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