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窦娥冤”?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一日】《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内容源于《烈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贪官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窦娥冤》是中国传统名剧,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约八十六个中国剧种上演过此剧。后人常以故事中的“六月飞雪”比喻冤情。

民女窦娥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因上京赶考没有路费,借了寡妇蔡婆的高利贷二十两银子。一年后二十两变成了四十两,无法还债,窦天章就把女儿窦娥半抵半送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长大后嫁作蔡家妇,不到两年丈夫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

后无赖张驴儿父子因无意间救了蔡婆一命,就趁机就住进蔡家,并要挟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坚拒,于是张驴儿设计陷害窦娥。

一天,蔡寡妇生病,窦娥做羊肚汤给婆婆喝。张驴儿便在汤里放了砒霜,想先毒死蔡寡妇,然后逼窦娥成亲。谁知蔡寡妇忽然呕吐,不想喝汤,张驴儿的父亲却阴错阳差喝下毒汤,一命呜呼。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却想把杀人的罪名推在窦娥的身上,于是告到衙门。知府暗中接受了张驴儿的银两,用酷刑逼窦娥招供。窦娥打死也不肯屈招,知府便要挟打蔡寡妇。果然,善良的窦娥心疼婆婆,含冤屈招了。

行刑当日正值六月酷暑。临刑前,窦娥要监斩官在旗枪上挂上一条白练,她对天起誓:一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挂旗上;二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三是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当刀落下,但见那鲜血直溅白练无一落地,而忽地乌云蔽日天降大雪,紧接着楚州大旱三年,窦娥誓言无不应验!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应试高中,奉旨去楚州探察民情。到楚州,他发现这里竟然三年间一滴雨水也未降,心想定有冤案。一夜,他在灯下翻窦娥的案卷,忽然见灯影一闪,窦娥冤魂出现,细说冤情,求父亲主持公道。窦天章细审此案,决定为冤死的窦娥平反。当宣布窦娥无罪,张驴儿判死罪,楚州大守受罚,冤案一了,大雨从天而降。

千百年来,中国人熟知《窦娥冤》的故事,欣赏这出传统名剧,从中明了善恶、冤情、起誓等重要传统概念,文学和艺术在关汉卿的手里发挥着其传统功效,也从未有人指责关汉卿“搞政治”。如今法轮功学员演神韵,一些海外华人却觉得神韵虽美但有些剧情太“政治”。其实不是法轮功学员在文艺作品中揭露中共迫害太政治,而是我们自己淡忘了《窦娥冤》这出中国传统名剧及其内涵,或许,还有被中共“样板戏”搞厌烦了留下的矫枉过正。没有传统剧《窦娥冤》,绝大部份人会根本不知道这个古代故事。今天,比窦娥冤更惨烈的案情已经在中国大地大面积持续十三年了,你又希望从哪里能够知道呢?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