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修炼之道 以德为本(5)

更新: 2019年07月17日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九年七月十七日】(接上文

顺应天道 以德为本

运有困顿、通达之变,重在困境时能始终秉持德信,后来方能致通达之境;行有善恶之分,贵在能持善不改,如此则善果必佳。

当时的名士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都以待师长的礼数来尊敬孙思邈。

卢照邻曾向他学习修身之道、天文、医术等,是当时著名的“仙宗十友”之一。他向孙思邈请教:“名医治病,它的道理如何呢?”

孙思邈回答说:“善于顺应天道规律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善于对人体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就是虹霓。

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天人相通,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身体表面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状态,根本原因却在形体内。

天地也是如此,星辰偏离轨道飞行,日月的运行出现错乱,寒暑异常,江河干涸,都是因为偏离天道的规律。良医治病,用药疏导,用针剂拯救;圣人济世,用道德调和,用政事辅助,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所以,人体可以调节,天地有可以消除的灾。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他指出良医:“要以济世救人为怀,不求功名利禄;行事果断,且用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行为要方正;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孙思邈把医德规范放在从医的首位,指出学医的动机要纯正,必须具备“人命至重”和“志存救济”的高尚医德。提出“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他还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把自己的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他本人也是以德修身,以身作则,他将常见的疾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人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

孙思邈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提出做人要以修身、养德为第一要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修身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孙思邈认为做人要恪守天道,修德积善。广积善德、心地善良,福泽自然长久,必然身心健康、长寿;性既为善,内外百病皆不生。如果心性不善,即使吃灵丹妙药,也不得长寿;如果违背天理行事,什么药也无济于事。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德。

唐代魏征等人受命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遗漏,多次向孙思邈请教。他用口传授,就象亲眼所见一样,人们都感到很奇异。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

孙思邈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侹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象他说的一样应验了。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人伦的事情,孙思邈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律自重才是。”

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他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孙思邈通晓古今,一生好道修道,善于推算天文历法,很多事先知先觉,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唐太宗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修炼得道 返本归真

孙思邈感叹世风日下,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巧取豪夺,贪得无厌,最后放纵而亡。孙思邈说,只有修养“道德”,不祈求善报,而自有福报;不祈求长寿,而自延寿命。

人与生俱来有生命“三宝”:精、气、神,生命“三宝”是人的三个法宝,可形成多层“保护屏障”,抵抗外邪,养护生命。其中,“元神”(神)是人真正的主宰,来源于“神”的世界(天国),所以人的“元神”与“神”的特性一样,是神圣、纯真、善良的;而且“元神”的层次最高,组成的粒子最小,能量最强,保护生命的能力最大。

“元神”虽然来自神的世界,具有神的能力,但是因为人还有业力与自私、不善的思想;就是因为人有这些自私、不善的思想隐蔽阻碍善良的“元神”,使“元神”无法发挥强大护卫生命的能力。如果人能重德,去除不好的思想,例如自私心、妒嫉心、争斗心等等,就能显现出“元神”强大的威力,护卫生命;所以重德可以发挥“元神”的能力,比吃仙丹还有效。

养生的进一步就是修炼,修炼更要“重德”,而且标准更高。孙思邈最后修成真人。唐高宗永淳元年(西元682),孙思邈早起沐浴,整齐衣冠,端正而坐;告诉子孙说,“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意思是:我将升天,在天庭为官。说完一会儿就断气了;但是去世一个多月,容貌都没有改变,把尸体放入棺木中,轻得就象衣服一样,因为“已尸解矣”(宋代《云笈七签》)。道家成仙有两种主要方式,黄帝是乘龙白日飞升,孙思邈是“尸解”,就是一种“假死”的方式,其实他已经得道成仙了。他再次上山修炼去了。

(全文完)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