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大法使我们家庭和睦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我是一九九九年二月八日(腊月二十三)左右走入大法修炼的。得法后,我浑身疾病神奇的全都好了,真正体会到无病一身轻的滋味。我对师尊的感恩无法用语言表达。

在大法中修炼已经二十多年了,这里讲几件在大法的指导下怎样走过家庭矛盾的考验的。

先说弟媳,我丈夫兄弟姊妹五人。三弟媳性情温柔、善良;二弟媳心地也不错,就是脾气暴躁,谁都不能惹,谁要是得罪了她可了不得。几年前,她的小儿子结婚,因彩礼钱不够,二弟向我家借钱,我家因盖房欠下很多债,当时确实没钱借给他。这下可惹恼了二弟媳,还以为我家有钱不借,把二弟骂的不得了。她儿子结婚的头天晚上,我带孙子等人回家参加婚礼,她板着脸给我看,带搭不理的。晚上休息只给我和孙子一条薄的夏凉被,冻的孙子第二天早上就发烧。侄子结婚的当天,也不让我儿媳给她接新娘,也不让我帮她陪客人,弄的我一家人很没面子。

转眼到了秋天,二弟得了胰腺癌,需要住院治疗。我想他们刚办完喜事,手里没钱,再急也得给他弄点钱。就在我家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凑了二千元钱送到医院。二弟、弟媳很感动。我儿子带他二叔去省城看病,也没让他二叔出钱。二弟从省城医院回来住在我家,我精心照顾,让他看到一个大法修炼者的品行。他在临终前诚恳的对我说:“嫂子你对我这么好,我怎么感谢你呀!这下我真佩服你了。”

我公婆二老原来住在我家的老房子里,二弟去世后,我没让二弟媳、三弟媳她们管,把公婆接到县城我家,精心侍奉。公婆去世后,我和三弟商量,不让二弟媳出钱,我家的礼钱全都交到礼桌上公用。最后除了安葬费,待客的费用以外,剩余的钱又分给二弟媳五千多元。她父亲知道后非常高兴,感慨的说:象你家这样分账的还真不多。

二弟媳母亲去世,我参加了葬礼,给她妹妹、兄弟都讲了真相,他们也都说好,她弟弟还说退休以后也要学法轮功。她的小弟还做了三退。侄媳妇怀孕生孩子,快要临产的时候,我怕她在乡下离城远,提前把她接到我家细心照顾,直到生下孩子回家。有一天,二弟媳对我丈夫说:“大哥,你看咱村家家都生气(吵架),就咱们家人不生气。”

再说和二儿媳之间的事。人们都认为婆媳关系难处,我感觉确实如此。我二儿媳不是本地人,婚前就对婆婆有戒备之心,特别是怀孕在家的时候,特别挑剔,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生气。我以一个炼功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宽容待她、体贴她,生活上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在这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修心真不容易。特别是忍,有时候真是剜心透骨。但是,我都在师尊要求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转法轮》)的法理下走过来了。二儿媳的父母来看她,我热情招待。她父母原来也不放心他们的女儿,怕找个外地婆家受气,来了一次以后也放心了。儿媳生下孙子以后,她母亲、姐姐及其他亲戚来看望她,我都亲切的待他们,交谈中给他们讲大法真相。他们都说好,也都做了三退。二儿媳因受邪党毒害对法轮功有偏见,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给她讲大法真相,也知道大法好了,也做了三退。

在和二儿媳的相处中,提高心性的事太多了,在这里仅举两例。

几年前,二儿子一家搬到在省城买的房子那住。前年我去给他们看孩子。一天早上,孙子起早去他妈妈房间要手机,影响了他妈妈休息,二儿媳很生气骂了一句“他奶奶的!”当时我正在儿媳房间对面的房间炼功,听到后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难受的很。我问自己:你不是炼功人吗?这不是提高你心性吗?那你还难受啥呀!我心里渐渐的平静了,早上起来就象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还是很平和的对待她。

还有一次,我在厨房做饭,儿媳也在厨房,他夫妻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儿子气的骂了儿媳一句,我听到后就说儿子不应该骂人。儿子上班走后,儿媳心里生气,对我说:他骂俺妈,我也得骂他妈。随口骂了我一句。我当时心里难受的不得了,就象锅里的水开了一样翻滚着。随后我想既然矛盾发生在我面前,就有我要去的心。我就找自己,看到自己有分别心,偏心,看不上别人的心,认为发生矛盾大多是儿媳的错,儿媳强势,得理不让人,一天到晚乱叨叨事,管孩子也要吵翻天。我没有站在儿媳的角度想问题。其实儿媳心地也善良,对家庭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操持这个家也不容易,儿子因工作忙家里的事管的少,我不在她家的时候,儿媳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做饭、做家务、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累急了发脾气也是难免的事。想到这我心里渐渐平静了,心里反倒心疼儿媳了。过了几天,儿媳问我:“妈,我发脾气的时候你生气不生气?”我说:我不生气,这是修心的好机会,我咋能生气呢!

我家三个儿媳,她们妯娌之间也都和睦。有时互相之间有了矛盾,我都用法中悟到的理开导她们,矛盾也都化解了。每逢过年过节,我们一大家子十几口聚在一起,热闹的很。

真、善、忍是宇宙大法,是高德大法,是普世价值,是人类的希望,修大法能使人品行道德提升,做一个好人。在当前的疫情中,愿有缘人都能喜闻大法,得到大法的救度,回归自己真正的家园。

(责任编辑:文谦)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