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青年大法弟子在大法项目中的修炼体会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尊敬的师父好,
各位同修大家好,

近些年中,我加入了一些大法项目,与同修们一起努力证实法的同时,也在过程中不断暴露自己的各种执著心,不断地提高着自己。以下是我这一年多的一些修炼体会。

一、大学毕业选择工作时的心性考验

我是去年五月底加入媒体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大学读的是数学统计,偏理论和编程,与媒体或商务没有任何交集。当我大四还没毕业时,媒体的同修找到我问我能不能毕业后到媒体做全职时,我内心是犹豫的,不仅仅是因为我的专业不对口,更多还因为我之前在媒体的工作经验。

在我还在读书的时候,也断断续续的在媒体做过义工,也是做着和我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虽然当时让我积累了很多现在还能用到的课外的工作经验,但是因为积累的一些令我压力很大的事情,所以当我最后一次在媒体实习结束之后我就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会在媒体工作了”。再加上我身边总有一些声音在抱怨媒体的工作,这也使得我更加不想来这里。

于是当媒体的同修再次找到我时,我是抱着拒绝的想法来面试的。但是面试完之后主管同修的对媒体的想法却在我内心掀起一些波澜,虽然现在已经回忆不起当时讲的什么了,但是那些话让我的观念开始动摇,我开始问自己到底要不要再次回到媒体,是什么阻挡着我不来媒体。

在破除我原来的观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媒体的工作模式,尤其我是跨专业零基础工作,担心没有工作上的培训、自己刚一开始会压力太大撑不住。但是随着发正念清除自己在这方面的观念,我逐渐变得明朗了很多。因为一开始自己的想法加上家里人的想法都是先去常人公司工作,积累专业的工作经验,将来再回到大法的项目。那我想既然以后总归是要回到项目的,那早加入和晚加入、加入哪个都无所谓。我也想起了师父讲过的“一切事情都有因缘关系,不是偶然存在的”《转法轮法解 》〈在广州讲法答疑〉)的讲法,那这次媒体同修找到我也应该不是偶然的吧?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关和难,如果是该自己过的关、该提高的心性,不会因为换个环境而减弱或者消失,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那既然该我承受的我避不掉,为什么不坦然相对呢?就这样我最终选择了回到媒体做全职。

在我刚加入媒体的时候,我预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包括长辈都在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媒体,看似是都在询问我加入媒体的原因,但是从语气中我能听出来,她们更多的是对我的这个选择的不理解。更有在媒体里工作的同修问我为啥不去常人工作而是选择媒体。刚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和同修解释到媒体工作的原因。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问我原因之后我意识到可能问题出在我。

我开始向内找,虽然表面上我表现出来的是已经选择了媒体并会一直工作下去,但是当对方问我为什么不去常人公司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做数据分析会有更高的薪水的时候,我的心还是会被触动,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选择错了。正是因为自己的不坚定,表现出来就是我身边人的不理解。我开始坚定自己的想法,坚信师父给我安排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当我没有了乱七八糟的想法后,周围的声音就逐渐减弱到没有了,一直到现在我的内心就始终没有再动摇过。

二、无条件向内找 修去抱怨心

我全职加入媒体项目后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全是修炼人的工作环境,我面对同修时做不到无条件的向内找。因为我一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观念,就是和同修过关的时候要比和常人过关困难。

前不久和一位很久没见的同修一起交流,我就和他谈到了这件事情,我觉得和同修过关是最难的。和常人过关时我会完完全全向内找,但是在和同修有矛盾过关时,我虽然也会第一时间先找自己,但找完自己之后马上就会去找对方,心里还觉得自己很在理:我们都同修一部大法,都按照真善忍修炼,你怎么不按照真善忍做呢,你的行为这么明显的不在法上,等等等等;甚至找对方时比找自己还要深刻。同修听完我的牢骚之后反问我:“你觉得你在无条件向内找吗?” 我想了想说是啊,我第一念已经在找自己了。他紧接着说:“你这不是无条件向内找,你的向内找是有条件的。”

我听完后直接愣住了,是真的!我从来没意识到我的向内找是建立在找别人的基础上的;这使得我自己一开始的所谓的向内找非常的敷衍,就象是在为自己辩解和开脱一样;找完了自己赶紧可以去找别人。相应的这种不好的观念还带动了自己的很强的抱怨心,大事小事都能抱怨一两句,都已经形成了习惯还不自知。

在我帮忙协调的另一个项目里,有一次我向一名同修吐槽另一位同修怎么不配合项目整体,当时抱怨心很强,一直在细数那位同修的不配合,甚至还说到了前年甚至更久的事情。虽然抱怨完之后觉得自己有这颗抱怨的心不好,应该修去,但也是站在自己没错的角度上去考虑的,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不久之后,被我吐槽的那位同修在大组发言时讲到了她在那段时间的修炼过程。她说那段时间她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在过很大的一个关,自己本来就很难的同时,还要肩负项目上的压力。我听完她的交流后非常后悔,原来她那段时间那么艰难、那么不容易,而我却误会对方不配合我;当时真的不应该对她有抱怨的心。

这个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私心”,那么我对同修的慈悲去哪里了呢?我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替她想一想,而我更不能在不知道事情全貌的时候去抱怨对方。那她当时所表现出来的不配合,是不是我语气太强硬了、没有站在她的角度上去考虑她当时的处境而造成的呢?

从这之后我开始抑制并去掉自己的抱怨心,每次再发生之类的事情时,我首先都会想:对方可能真的遇到了什么事情或者正在经历很难过的心性关,导致对方不能及时的配合或者没按预定的时间完成某项工作。有时我也会询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我的帮助等等。

三、组织青年同修集体学法

说来惭愧,在进媒体之前我每天一直在和固定的两三位同修一起学法,并不和青年组同修一起学。当时青年组的学法是另一位同修负责,虽然那位同修有段时间不在多伦多就不再负责这件事情了,但是我一直没太关注青年组的学法情况。进媒体之后我自然就和媒体的同修晚上一起学,偶尔我会在学法时去青年组的学法房间看看有多少人一起学法;看着人越来越少,我觉得我有必要把组织青年同修学法的责任重新承担起来,为不能够和家人面对面学法、或不在任何项目中没有集体学法的青年同修提供一个稳定的学法环境。

但是刚开始我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并没有很坚定的立即付诸行动。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青年同修们有的忙于工作、有的忙于项目,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时间。就拿我来说,每周二和周日都有项目的学法,加上周五的大组学法和周六的青年组学法交流,每周只能有三天时间上青年组学法房间去学法。

但是后来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同修或长辈同修找到我,问我青年同修有没有集体学法,想加入或者想让孩子加入。那时也有一些同修和我聊青年同修的情况,让我意识到赶紧组建一个固定的学法小组的必要性。

某天我刚到公司,发现水杯需要洗一下,无意中我没有去离我很近的洗手间洗,而是去了离我办公室很远的茶水间。就在我洗完要离开时,一位青年同修也到茶水间来了。他问我:“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的学法小组?都是你认识的年轻人。” 我问了他是几点,他说八点半,我马上开心的问他:“你们愿不愿意把时间调到晚上九点?这样我们干脆一起组成一个青年组同修的学法时间。”他欣然同意了。

在回座位的路上,我激动的心跳一直在加快,因为我平时很少一大早就去那个茶水间,也很少能碰到那位同修。我意识到这是师父看到了我想组建学法小组的心愿、又迟迟没有行动,就用这位同修推了我一把。看似一个“巧合”,其实都是师父的慈悲保护。感谢师父的巧妙安排!

现在青年同修的学法已经固定, 每天晚上都先学各地讲法,然后学一讲《转法轮》

在保证了每天的集体学法之外,青年同修也会在每周六晚上学完法之后交流心得,也会在历年的加拿大法会前组织自己的小型法会。大家互相交流着参与大法项目中的感触和反思,比如在神韵期间贴海报遇到的对神韵很感兴趣的店家、或在剧院内遇到的想要了解大法的观众、或在大法展位遇到的想学功修炼的有缘众生、更有在自己大学里推广大法遇到的阻力但仍不放弃不断讲真相的故事,等等等等,在这过程中,听着每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大法弟子的交流,我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不管对方交流的事情我有没有遇到过,总有一句话能击中我、或让我面对自己的执著的时候“柳暗花明”。青年组同修也逐渐形成了“比学比修”和“共同精進”的环境。

结语

我在我工作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小立牌,上面写了师父在《洪吟二》中〈无阻〉这首诗,每次遇到难过的关、工作或项目不顺利时,我都会想“万事无执著 脚下路自通”(《洪吟二》〈无阻〉),一定是自己的某个执著导致事情不顺利,进而时刻提醒自己无条件向内找。

以上是我这一年以来的修炼体会,层次有限,不当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谢谢师父
谢谢同修

(二零二五年加拿大法轮大法修炼心得交流会发言稿选登)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