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首先,旧宇宙有成、住、坏、灭,而新宇宙有自动修复机制,将会成住不灭。宇宙在成的时期,所有的一切都是最纯正、纯净的,越到后来偏移越大。其次,中国的每一个朝代也有成、住、坏、灭四个阶段,你方唱罢我登场。再换个角度说,人世间有相生相克的理,所以有对的就有错的,好坏相照,正邪共存。
修炼讲返本归真,从做常人中的好人做起,直到让自己的先天本性洗去凡尘,显露出来,从新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为此,理解和找回“做好人的标准“,也就成为了必要。
这个话题很大。本文谨从几个成语,来解开对思考和探讨的一角。这几个词语,在中国的每个朝代,以及现代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甚至在我们大法弟子修炼,及洪法、讲真相、反迫害等各种活动中,都很容易找到实例。
一、好大喜功
【语义:】“好大喜功”在汉语中用来形容一心想做大事、追求名利和成就、言行浮夸、好高骛远的人。好大喜功的人往往热衷于沽名钓誉。沽是买;钓是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名”和“钓誉”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指以各种手段获取虚假的荣誉和赞誉。
【例句:】
例句1:他就是这么一个好大喜功的人,把三分成绩都能说成十分。
例句2: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自我表现欲强。
例句3: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罗泌《路史》)
注意,这里我们只是采用了这个例句。至于汉武帝是否好大喜功,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和评价的。
【反义词:】“好大喜功”的反义词包括脚踏实地、与世无争、稳扎稳打等。
我们修炼人群体中,总喜欢标新立异、轰轰烈烈的,是不是好大喜功呢?
二、避重就轻
【语义:】“避重就轻” 的意思是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常用于描述在面对重要或困难的事情时,选择回避或处理较为简单的问题,以逃避责任或困难。
【例句:】
例句1:他在讨论问题时总是避重就轻,只谈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例句2:臣观其言,似有深意,然每每避重就轻,不欲直陈利害,恐非忠臣之所为,陛下宜察之,以免误国大计。(司马光《资治通鉴》)
例句3:然其议论多避重就轻,不能切中时弊,徒以文辞取悦于上,而无实益于国事,终致众议纷纷,难服人心。(张廷玉等《明史》)
【反义词:】避重就轻的反义词包括勇于担当、直面问题、任劳任怨等。
我们大法弟子今天下世兑现誓约,都经历了巨大过程,但到了最后这一世,很多人却迷惑了、退缩到人中去看待法了。看看我们某些大法弟子、某些地区某些项目的情况,只要勇于正视现实,其实不难看清这封面的问题。
三、知难而退
【语义:】“知难而退” 的原意是指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选择放弃或退缩。或者作战时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减少短期损失。后来泛指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去克服。
【例句:】
例句1:面对困难和压力,他选择了知难而退,以免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例句2:臣闻進有礼,退有义,知难而進,义也;知难而退,亦义也,愿陛下察之。(司马光《资治通鉴》)
例句3:夫知难而退,非怯也,审时度势,保全大局,智者之所为也。(陈寿《三国志》)
【反义词:】知难而退的反义词包括知难而進、锲而不舍、金刚不动等。其中“金刚不动”表示一种不动摇的心态,意味着在面对各种变化和干扰时,能够坚守初衷,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受外界影响而动摇。
面对困难时的退却,原因可能有很多很多种。比如想保存实力、避免损失,也可能是怕吃苦,而不是“吃苦当成乐”(《洪吟》)。修炼中遇到困难就不想干了;遇到矛盾就消极了;需要学习就放弃了;满足于“我做了”……其实违约的后果比俗世间的任何苦都可怕。
本文列举的三个成语只是汉语词汇的沧海一粟。总之,做好人的标准和传统,不是知识、学问,本质上是道德,是神传智慧,是人类回归天国家园的保障,是修炼人走向圆满的起点。时间所剩不多了。谨以此文与同修交流,抛砖引玉,促抓紧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