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问心无愧 志节不屈


【明慧网2006年8月11日】蔡元定,字季通,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蔡元定天性聪颖,八岁时就能写诗,每天能写数千字。曾经在西山顶上,忍着饥饿,吃着野菜苦读。后来拜朱熹为师,朱熹了解到他的学问后,大吃一惊,说:“你应该是我的朋友,而不应位于弟子之列。”

后来,朱熹遭到权贵奸臣攻击,蔡元定也受到牵连,被贬往道州。但蔡元定志节不屈,拄着拐杖与儿子走了三千里路,脚上都流血了,脸上仍没有半点难色。到了被贬地后,蔡元定丝毫没有担心害怕受到攻击和祸患,依旧坚持宣扬教化,广收门徒,远近慕名前来学习的人很多。他曾经训诫子弟们:“做人应独自走路时,面对自己的影子没一点愧疚;独自睡觉时,面对被子也没有一点愧疚。不要因为我获罪你们就懈怠了自己的志向。”意思是做人应堂堂正正,问心无愧,不要面对祸患就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和节操。

蔡元定一生深明天理,坚守气节,淡泊名利。他预知了自己将要去世的时间,在临终的三天前,就让儿子谢绝来访的客人,说自己要安静下来,等待回归造化。朝廷专权的奸臣被诛杀后,蔡元定被赐谥“文节”,以此表彰他学识渊博,志节不屈的操守。朱熹也惋惜蔡元定卓绝的才能、不屈的气节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6/8/11/13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