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米开朗基罗的精神里程(2)

更新: 2022年01月06日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三月四日】(接前文

6、侮辱和奋进
一五零三年,政治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 II)召米开朗基罗到罗马为他创作陵墓。当米开朗基罗历经千辛万苦,用了大约三年,终于将开采到的大理石运到罗马时,教皇却让他这位雕塑家去改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这让人想起西藏白教始祖密勒日巴佛(一零五二年~一一三五年)的修炼故事。密勒日巴的师父为了消去他的罪业,让他受苦行,在山上盖房子,盖了拆、拆了盖,反反复复。除此之外,密勒日巴还遭受上师的打骂。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如此。教皇的羞辱,工资的拖欠,战乱,家人带来的困扰……

尽管对教皇停止雕塑、改作壁画的决定感到震惊,但一五零八年,米开朗基罗还是开始了为西斯廷教堂天顶创作他并不擅长的湿壁画。开始工作之前,他只提出了一个条件:由他全权决定绘画的内容,并且任何人都不得干涉他的这项工作。

一五零九年秋初,三分之一的面积已经完成,米开朗基罗却高兴不起来,他曾多次在给家人的信中提到:“这里的工作让我身心极度疲惫。”“我在这里过得很焦虑,而且身体极度疲惫,连个朋友都没有,也不想有任何朋友。”

瓦萨里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列传》里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教皇忍不住想去一睹工程进度,到了晚上,等乔装打扮的教皇溜进去之后,米开朗基罗早有防备地从脚手架后抄起木板砸向教皇。后者不禁破口大骂,愤然逃离现场。在巨大的创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其它烦恼中,有这样大的肝火也并非他人都能理解和想到的。而这样大的肝火,又怎能不伤害自己的健康、甚至在自己的脸上刻下痕迹呢?“人恒过,然后能改。”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间在教堂的另一个房间里,教皇让拉斐尔开始了《圣礼争辩》这幅大型壁画的绘制。比起在天顶上作画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工作显然要愉快很多。一五一零年初,完成第一幅画不久,拉斐尔又开始了《雅典学院》的创作。米开朗基罗对这两个拉项目的感受我们不得而知,压力和竞争感应该是无可避免的。冥冥中又应了中国的儒家古训:“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五一零年的前几个月里,他最亲的一位哥哥去世,工作的繁重却让他无法回家奔丧。苦恼和困扰中,他完成了《逐出伊甸园》,用简单明了的构图画出“万恶淫为首”这个告诫——画面的中央是一棵无花果树,象征肉欲;画面左边,未尝禁果的夏娃体态丰满、双颊红润;画面右边,当被驱逐出伊甸园时,夏娃则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腰弓背驼。在这个对原罪和伊甸园的精辟讲解中,我们是否看到了上帝的慈爱、忧虑的眼神?

7、《创世纪》的恢弘
当时的背景是,整个社会处于战事状态,罗马教廷与意大利和法国的冲突在扩大,米开朗基罗很想回家却不得如愿。到一五一二年七月之前,他已经完成了《创世纪》主体内容和大部分旁支区域。《上帝分开昼夜》是九幅中构图最简约的一幅,也是他的整组壁画中公认的用仰角透视法以来最成功的一幅作品,在同类作品中也属顶级。据说这幅近六十平方英尺的画面,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何尝不是一个修道者经受磨砺走向成功的故事和奇迹?那年他在给父亲的加书中写道:“我同基督一同过着清贫的生活。”

到了八月,佛罗伦萨已被战争围绕。米开朗基罗写信让家人逃出去避难。《米开朗基罗书信集》第一卷收有他写给父亲的这样一段话:“我日子过得很悲惨,繁重的工作让我疲累,千般焦虑惹我烦恼,就这样,我这大概十五年来,从没有一刻快乐。而我做这一切,全都是为了帮你,虽然你从未认识的这一点,也从不这么认为。愿上帝宽恕我们。”他写这话的时候,似乎明知故犯:我忍不住要向家人抱怨,请上帝宽恕我们的言行。

一五一二年十月底,西斯廷教堂总面积达五百三十余平方米的天棚壁画完成了。从三十三岁开始,为了这组巨型壁画,米开朗基罗常常不眠不休地工作。四年五个月后,由于长期仰面作画,他的颈项僵直了。教皇委托的壁画内容是十二宗徒,但是米开朗基罗决定用《圣经》旧约的故事,从开天辟地,一直讲到洪水方舟。在这组天顶壁画中,三百四十三个《圣经》人物形态各异、满身故事、灵动传神,时隔五百多年仍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那个瘦小的身躯、烦恼的灵魂,是何以产生出这样惊人的创造力的呢?

他写道:“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未有人像我这样工作过。我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外,什么也不想。”他很富有,却只肯用极少的面包和酒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他被仇恨他的人称为“贪婪”,却一生都在实惠于高贵而经济拮据的人、不幸的穷人、有女儿要出嫁或入修道院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等等。他把痛苦当成“逆则圣”之路的阶梯,“愈使我痛苦的我愈喜欢。”“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乐于这样生活的人,显然已经悟到“苦恼和痛苦使人成长并超越”这个真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何况还有神一直在心中、在身边。

8、《末日审判》的悲壮
第二年,米开朗基罗为教皇制作了《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三尊雕塑;为梅迪奇家族创作了组雕《晨》、《暮》、《昼》、《夜》;同时又回到西斯汀教堂,在小壁龛前,绘制巨幅壁画《末日审判》。人性都有贪图安逸和享乐的弱点,完成了《创世纪》这部壁画史诗的米开朗基罗却没有偷懒的习惯。

《圣经》里说,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要做一次最后的审判,以惩恶扬善,决定每个人的最后去向。米开朗基罗为二百二十多平方米的《末日审判》设计了四百多个人物,画了将近六年才得以完成。在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他曾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跌断了脚,可他仍以刚强的意志,完成了气势磅礴的《末日审判》。他还把自己画为被人手里提着的一副“臭皮囊”,放进了画面。真是百年过后谁识我,末日述职判人生。

9、伙伴们的离世
“如果我死了,你怎么办?”“我将服侍另一个。”“哦,可怜虫,我要挽救你的灾难。”于是米开朗基罗赠送给乌尔比诺两千金币,这简直比教皇或帝王还要慷慨。乌尔比诺是个“尊严、光明、忠实”的人,米氏的助手。然而,他却先去世了。为此,米开朗基罗持续几个月痛苦不已:“他活着的时候,鼓励我也生存着;他死了,教我懂得死,并非不快地而是乐意地死。他在我身边二十六年,我远远觉得他是可靠的、忠实的。”

一五三八年,孤独的米开朗基罗在六十三岁时第一次遇到四十七岁的女诗人维多利亚·科隆娜(Vittoria Colonna)。米开朗基罗发现,维多利亚“有一种使行善变得有吸引力、使信仰变得有趣的能力。”这正是他所寻找的!他在给维多利亚的信中写道:“我寻求真理的脚步并不确定。我的心在罪恶和美德之间不断摇摆,我很痛苦……”而维多利亚则提醒米开朗基罗,把绘画视为上帝对他一生的期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维多利亚请米开朗基罗为她反复念诵自己写的祷告词,鼓励其坚定信仰。她去世后,米开朗基罗写道:“她对我实在是一件极大的财宝。死夺去了我的一个好友。”“我看着她死,而我没有吻她的额与脸,如同我吻她的手那样。言念及此,真是悲痛欲绝!”这两人的情谊,是何等地贞洁、谨慎。

一五四四年和一五四六年,经历两场恶性发热后,被痛风、肾结石折磨的米开朗基罗,在一首诗中描绘了自己的身心:“我孤独悲惨地生活着,好似包裹在树皮中的核心……我的声音仿佛是幽闭在臭皮囊中的胡蜂……我的牙齿动摇了,有如乐器上的键盘……我的脸不啻是吓退鸟类的丑面具……我的耳朵不息地嗡嗡作响:一只耳朵中,蜘蛛在结网;另一只中,蟋蟀终夜地叫个不停……我的感冒使我不能睡眠……予我光荣的艺术引我到这种结局……疲劳把我支离了,分解了,惟一的栖宿便是死……”

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他全心地对付着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事宜。没有一件伟大的工作是缺少磨难相随的,而“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磨炼已接近尾声。一五四五年,他写道:“一颗勇敢、孤傲和高贵的心已经懂得宽恕,而向侮辱他的人,以德报怨。”他越老越变得孤独。寂静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没有恐惧,死似乎是他唯一等待的幸福:“在世间羁留最久的人是最不幸的,生命越短越容易回归天国。”

结语
一五六四年二月,死亡终于来临。还差十几天就满八十九岁的米开朗基罗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辞世,他在上帝的注视下拼命工作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能给后人留下正面作品的,都走了从精神到物质这条路,而不是从物质到物质;而对创世主的信仰,恰恰是让人在世间获得高智慧的导航和源泉。米开朗基罗就说过,“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一个人内心的信仰,才是其最好的、最安全的旅途。”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