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话年画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二月七日】年画是我国独有的、过年期间张贴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因时节而名年画。年画中以门画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后逐渐发展为年画,并成为传统风俗传世。每逢农历新年,我国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家家户户挂贴年画已很普遍,表达了人们“新年吉庆、驱邪迎祥”的祈求平安的愿望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我国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是在古时人们祭祀敬神、驱妖除怪、祈福迎祥等年节习俗过程中所产生的。作为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画反映了古人敬天信神的信仰。从尧舜时期的门神画开始,年画在东汉、六朝时已经流行于民间,唐代已很兴盛,宋代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产量增高,年画在明、清代进入鼎盛期。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更加促进了年画的繁荣,出现了大量以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文艺戏曲、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随着年画的演变,年画有了广义的概念。传统“敬神”等民俗活动中,都有年画艺术形式点缀其盛。它不仅于岁末新年大量出现在乡村市集和城镇街巷,就是在平时的喜庆节日中,仍可见到各种不同题材形式的年画。人们还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种合二而一的“月份牌年画”,又称为年历。

年画的特点是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喜庆愉快,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内容题材广泛,或绘人物、或绘动物、或绘植物,形象生动,富有活力,每一样都代表一种吉祥的祝福,都有一个特别的寓意。有神仙、仙女、孩童、花鸟、金鸡、春牛、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大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和民俗生活。如年画《吉祥如意》:画面是孩童手拿“如意”骑在大象上。“象”,象征着“万象更新的意思”,“骑象”与“吉祥”谐音。“吉祥如意”是喜庆吉利的祝颂之词,亦有祈福平安之意。《和合如意》:画面是盒、荷、灵芝。盒、荷寓“和合二仙”,灵芝形象象如意。因荷、盒与“和合”谐音,象征和睦、和谐、吉祥的意思;《三星高照》画面上有三个老人,分别代表福星、禄星和寿星,三位老人身边分别有鹿、蟠桃、蝙蝠,鹿谐音“禄”,“蝠”谐音“福”,“蟠桃”象征长寿。此外,在年画中,“鸡”往往代表“吉”、“鱼”往往代表“余”、“玉”……而这些寓意丰富、形式优美的词语,其中很多就是年话,这些年话经过人们的形象思维,绘制成喜庆吉祥、活泼生动的画来,就是年画。可谓:话中有画,画中有话。丰富的民俗指称体现了民众的智慧。

作为民间信仰载体之一的年画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大量的人文信息,具有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其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审美价值是建立在社会的伦理道德、正统信仰、文化修养基础之上的,蕴涵着一种教人敬畏、感恩、为善、惩恶以及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总体精神目标和理念。可以说,年画在人们欢度佳节时,不仅仅是制造喜庆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它借助于画中的故事,使人们受到道德的教化,指引着人心灵上的方向,将德行操守、忠孝仁义等一系列伦理道德标准潜移默化的根植人心,使人明辨是非,向善向上。

年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从一张张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年画中,透露出浓浓的年味。年画取意很有考究,有关于神仙故事的《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官赐福》;有关于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木兰从军》、《醉太白》;有象征喜庆的《五谷丰登》、《迎春接福》;《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还有人们喜欢的山水鸟鱼、松竹梅兰等。了解画中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内在精神,令人受到智慧的启迪。

年画《五瑞图》,画面有椿树、萱草、芝兰、磐石、竹,以椿树比喻长寿,萱草比喻忘忧,芝兰比喻优秀弟子,磐石比喻稳固,竹比喻平安,以象征吉庆、平安。年画《五清图》,画面是“五清”——明月、绿竹、松树、腊梅和山泉,一些文人雅士,则喜张挂以此表达他们的个性和境界。

年画《五子夺魁》,说的是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年过三十还没有孩子。一夜,梦见祖父告诉他:你不仅没有孩子,也很难长寿,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就必须遵循天命积德行善。窦禹钧于是努力修身行善,救济别人,广积阴功,陆续有了五个孩子,先后登科及第,个个都有成就。一夜又在梦中遇见祖父,祖父告诉他:你多年行善,将延长寿命三十六年,你的孩子们也会发迹。后来果然如此。

年画《春牛图》又名《芒神春牛图》,春牛图里的牧童,则为“芒神”,手持一短鞭,象征春临,依一卧牛身旁,手托一“春”字。芒神身高三尺六寸,象征农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带的颜色,甚至头上所束的发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画面上还印有一年二十四节气月日表,农村过去无历书,此年画可供农人耕作时按画上节气行事,如宋代刘克庄在诗中写的“今年台历无人寄,且看树翁壁上图”。

年画充满清新刚健的气息,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的载体与工具。有的年画名称相同,但不同地方的年画构图不同,有很多种类,主题却是一样。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年画,将喜庆这一词表现的淋漓尽致,表达出人们祈福迎新的祝愿。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