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严于律己 仁者风范(下)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二年九月四日】(接上文

敬天爱民

康熙认为,君子修德,在于知敬。知敬,首先就是要虔诚敬天,对上天要有敬畏之心。他说:“朕自幼登基,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他对祭天礼仪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上帝保佑五谷丰登;在冬至,至圜丘坛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康熙即位后,只要出现旱情,就亲往天坛,为苍生祈福。一次,他对皇子及大臣们说:“昔年曾因干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酱。至第四日,徒步到天坛虔诚祈祷。忽然间油云密布,大雨如注。再步行回宫后,水满雨靴,衣尽沾湿。……朕自谓精诚所感,可以上邀天鉴。”每当天下发生灾祸时,康熙常视为对当政者的警示。比如康熙十八年发生地震,他下诏说:“朕躬不德,政治未协,致兹地震示警”,因此要求臣下自省,廉洁。康熙二十六年,天下大旱,他下诏说,都是由于自己缺少道德“不能上格天心”而造成的。

康熙熟通佛道经典,说:“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圣人经书所遗,如许言语,惟欲人之善。神佛之教亦惟以善引人。以正理度之,神佛者皆古之至人,我等礼之、敬之,乃理之当然。”指出儒释道三家都是教人向善,神佛皆是古代的至人,“礼之”、“敬之”理之当然。他以佛道思想善化民众,如他颁发《老子》一书,令官员学习并认真体悟。他不强调表面外在形式,说:“敬重神佛,惟在我心而已。”康熙采取三教并蓄的做法,三教在当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在紫禁城的文化精神中也体现出来:如乾清宫堂皇正大,有康熙亲书楹联:“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体现了儒家敬天法祖和宽仁、爱民的思想;钦安殿供奉元天上帝,天穹宝殿祀昊天上帝,还有多处神祠,如康熙题太极殿楹联:“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与天人合机象供宸居”,这些都体现了道家精神;紫禁城内还有多处供奉佛像的殿堂,如康熙题崇敬殿楹联:“莲花贝叶因心见,忍草禅枝到处生”,题乐善堂匾额“意蕊心香”,这些都体现了佛家意境。

《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康熙以民为本,在位期间为百姓造福无数,爱民,恤民,察民,施惠于民的思想和政策比比皆是。他不仅自己体恤百姓,还要求官吏要爱民如子。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各级官员纷纷效仿,爱民惠民,清廉之风蔚然而成。康熙朝清官、名臣举不胜举,他们皆有君子之风,深厚的道德素养,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如于成龙、张伯行、陈瑸、彭鹏等等。《清史稿》记载:“时天子广厉风节,群士慕效,吏治丕变。循吏被荐膺显擢者,先后踵相接。”康熙明察是非曲直,从不听信谗言,使贪墨之徒没有市场。

康熙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屡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免钱粮达五百四十五次之多,计银十五亿两。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农民负担。他水利知识丰富,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多次亲自参与治理黄河、运河,自己究心于治河历数十年,以解除百姓水患之苦。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相当长的时期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一,百姓安居乐业,各地五谷丰登。

康熙重视道德教化,说:“治天下者莫急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他颁发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涉及到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的道德准则,内容十分全面,凝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髓,包含价值取向如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传统文化中恪守“天理良心”、“仁爱”等理念得以彰显。《清史稿》记载:“久道化成,德洋恩普,黄童白叟尽乐恬熙,僻壤、荒陬咸知亲逊。”

康熙严于自律。他每天坚持御殿听政,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他也注重小事上的修为,“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他时时处处以勤邦俭家的上古贤君为榜样,学习尧的“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禹的“卑宫室,薄衣食”,恤民节俭,自觉地过着简朴寡欲的生活,他所常住的畅春园“垣高不及丈,简洁而朴素”。一次,四川松威道官员奏请从四川酌量停减运送楠木,康熙对此明确表态:“川民鲜少,移送楠木最属艰难”、“蜀中屡遭兵燹,百姓穷苦已极,朕甚悯之,岂宜重困?且今塞外松木大而可用者甚多,若充取殿材,即数百年可支,何必楠木?”大臣们感佩地说:“皇上仁慈节俭,远超前代,虽茅茨土阶亦所安然。”康熙文治武功,功绩卓著,但他非常谦逊,八次辞群臣为他上尊号,说;“若侈陈功德,加上尊号,以取虚名,无益治道,朕所不喜。”

来中国的法国人白晋,在给法国国王的信里介绍康熙的品格说:“他天赋极高,博闻强记,智力过人,明察秋毫。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他还有组织、引导和完成重大事业的才能。所有他的爱好都是高尚的。他公正无私,任人唯贤,这表明皇上平素对于臣民的仁爱之心。此外,当某省发生严重灾荒时,从他内心中表现出来的异常忧虑,充份说明他作为一国之主的强烈责任感。”康熙身后谥号为“仁皇帝”,这个“仁”字,恰恰是康熙一生为人、行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清史稿》称赞他说:“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