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矛盾中提高

更新: 2019年12月05日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五日】二零一七年六、七月的时候,我特别清晰的做了一个梦:我在家打扫卫生,感觉是我家,但是又不象我的家。我大儿子还帮我一起打扫。发现了一个挺大的罐子,在屋子地的中间埋着,还有个盖儿盖着。我说那就赶快把它清理出去吧。儿子就用抽水泵往外抽,流出的是黑色液体。醒来后觉的不管怎么样吧,打扫卫生总是好事。

到了八月份,大儿子就叫我去他家帮忙带孩子。我家里人都知道我大儿子比较爱挑剔,有洁癖。我在他家,经常会挑我的不是:东西放的不是地方了、奶瓶没刷干净了、窗户开的时间长了、锅没洗干净了、菜做的咸了、让他吃了剩菜了、热水器的温度高了,等等。因为我想有一个属于自己清静的环境,所以早上去他家,晚上回自己的家,他甚至会在半夜里打电话指责我。

多数情况下我都能平和的过去,但也有不舒服的时候。在这些事发生后,我就会想起师父讲的法。这不就是在帮我消去业力吗?师父说:“业力的转化形式也不完全象我刚才讲的那样,在其它方面也会表现出来。在社会上,在家庭中都会出现。走在街上,或者是在其它社会环境当中,也可能遇到麻烦事。在常人中放不下的心,都得让你放下。所有的执著心,只要你有,就得在各种环境中把它磨掉。让你摔跟头,从中悟道,就是这样修炼过来的。”[1]真的是这样。

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有时保姆会说:阿姨你心态真好。我只是笑笑。

救人中找自己

之前我也给保姆讲过真相,她总是回避不听。她是一个基督徒,挺固执的,但是心地比较善良。可是只要我一讲大法真相,她就打岔或高声唱歌。次数多了,我就想怎么办呢?这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那就找找自己,结果我发现这是我有顾虑心。

我们家有三个大法弟子,多次受到过迫害,大儿子害怕,不愿意叫我讲真相,是这个心在干扰我。找到原因后我想自己是大法弟子,就应该堂堂正正的、慈悲的讲真相救人,救人是大法弟子的使命。放下人心和亲情的干扰。我求师父加持弟子,我想救下她。最后在师父的慈悲加持下,她接受了真相,并且做了“三退”。

都是师父的精心安排

大儿子家的邻居有一对老夫妻,跟随他们的二女儿一块生活。二女儿生了一个二胎,老人就把大女儿从乡下请来做保姆。

我大儿子住在顶楼,在楼上种了各种蔬菜。有一株番茄已经结了许多果,其中只有一个比较红,其它都是绿色的。一天上午十一点多,我觉的那个红的番茄还不够红,想再等两天。下午三点多,我家保姆带着孩子和邻居家的大女儿都在楼上晒太阳,我也去了。保姆问我;阿姨你见咱家的那个红番茄没有?怎么没了呢?我一看真没了。我说:谁会摘走呢?邻居家大女儿紧接着说;可能是打扫卫生的摘走了吧。

然后我就叫大儿子查了一下监控。发现是邻居家大女儿摘走了。我当时确实有些生气。在中国想吃到没有农药的蔬菜很难。没想到番茄刚刚红了一个,就被别人摘走了。

我就对大儿子说楼上放的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要是丢了想用时也不方便,应该把门锁上。大儿子也觉的挺可气的。就找了把锁把栅栏门锁上了。这一锁锁出了矛盾。几天后邻居家的老头对我家的保姆说:你家的老太太没来前他家的门也不锁,现在咋锁上了?我家保姆虽然知道内情,可还是说不知道。回来还跟我说:咱家锁门他生什么气?!这叫不吃盐不发渴。我一听心想坏了。就说那是有原因的,没有无缘无故的事。从那以后见面人家也不理我了。跟他说话也不答理了。

师父讲:“我们作为一个炼功人,矛盾会突然产生。怎么办?你平时总是保持一颗慈悲的心,一个祥和的心态,遇到问题就会做好,因为它有缓冲余地。你老是慈悲的,与人为善的,做什么事情总是考虑别人,每遇到问题时首先想,这件事情对别人能不能承受的了,对别人有没有伤害,这就不会出现问题。所以你炼功要按高标准、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1]

我想,如果这件事我能用高层次的理来要求自己,那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而我也什么都不会丢。是我伤了人家的自尊心,没为对方考虑。向内找,挖挖根,是自己的人心造成的,利益之心、疑心、争斗心、亲情心等等,是用人的理来衡量事物。想着想着我明白了,是师父让我来大儿子家的。是需要这些环境,去掉我的各种人心、不好的东西,倒出脏水,提高上来。谢谢师尊!

今天下午学法,看到师父讲:“在修炼中你们不是由于自己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使内在发生着巨大的本质上的变化,而是依靠着我的力量,借助外在的强大因素,这永远改变不了你人的本质转变成为佛性。如果你们人人都能从内心认识到法,那才是威力无边的法的体现──强大的佛法在人间的再现!”[2]

我很惭愧。感到以前的认识很低。我所做的一切和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师父的精心安排。是师父的慈悲与点化。是师父给予我的。我真的需要“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提高”[2],真正的从本质上改变自己,才不愧对师尊的期盼。

双手合十谢谢师尊!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2]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警言〉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