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传:憨书童佛寺发牢骚 病李白扬州思故乡(2)

——历史小说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小说梗概:26岁的李白在扬州散金三十万,又因为大病一场,陷于穷愁潦倒的境地,在书童丹砂的斡旋之下,只好搬到大明寺借住。在大明寺的夜晚,李白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醒后,对月思乡,写下了千古绝唱《静夜思》。

接前文

-3-

丹砂满怀感激地离开了。第二天晚上,李白就搬到了大明寺。鉴真大和尚亲自在寺庙门口迎接,李白十分感激。鉴真大和尚说:“我们大明寺要感谢李施主。你之前写过一首赞美大明寺西灵塔的诗歌,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们这里也不是白住的地方,你闲暇时可要写写诗送给我们,好诗是无价的,我们大明寺肯定只赚不亏。”鉴真大和尚说完,笑着叫来知客僧给李白和丹砂安排了两个房间。

李白的房间布置得十分雅致,好帐罩床,蚊蝇都进不来;浮雕嵌窗,檀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而丹砂的房间则略微朴素一些,窗子破了一点,蚊帐上还有个小窟窿,晚上蚊子偶尔会来拜访,但是也打扫得十分整洁干净。

住了大半个月,李白的身体渐渐康复。一天夜晚,他斜靠在床上,凝视着窗户上的浮雕出神。这浮雕是一幅“三兔共耳图”。图上的一个圆圈里,三只兔子奋力奔跑,它们前后相连,互相追逐。有趣的是,这三只兔子共用一只耳朵,形成了“一只兔子两只耳,三只兔子三只耳”的神奇现象。这幅“三兔共耳图”构思巧妙,充满了神秘与灵动,令人遐想不已。

李白闭上眼睛,耳边仿佛能听到三只兔子奔跑的声音。那三只小兔子跃入了院子,仿佛在召唤他。李白立刻起身,几步跨出房门。院子里,石桌静默,井栏静立,桂树轻摇……李白感觉自己似乎变成了一只兔子,与那三只兔子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了一会。那三只小兔子忽然跃上桂树,消失在了繁密的枝叶中。

李白绕着树转了好几圈,怎么也找不到兔子的踪影了。他挠着头,一脸困惑。突然,他抬头看见树顶上有一朵祥云,一个美丽的仙女正抱着一只兔子立在上面。哎呀,这不正是传说中的嫦娥吗?

李白瞪大了眼睛,怔怔地看着抱兔嫦娥。她身上散发着柔和的月辉,眼神是那样圣洁、那样宁静。看着她,李白的那颗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一炷香的工夫过去了,在这寂然的夜幕中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景象。抱着玉兔的嫦娥身影后,如同镜子反射一般,突然一闪之间又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抱兔嫦娥。李白不由得心生惊叹:这第二个抱兔嫦娥是在怎样的神秘力量下出现的呢?

可是,这个疑问才起,这第二个抱兔嫦娥的背后蓦地一闪又出现了第三个,接着是第四个、第五个……如此往复不息,就象儿童吹出的肥皂泡般,接连不断地涌现一个又一个的发着光的抱兔嫦娥。

很快的,漫天都是抱着玉兔的嫦娥。这些嫦娥慢慢变小,最后,化作一团团闪烁的水母状光斑。这些发光的“水母”,在月光里缓缓上升、旋转、变换着无尽形态。数以万计发光的“水母”聚集在西灵塔上空,逐渐缩小,汇聚成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万千“繁星”在空中舞蹈,最后在广大的夜幕上编织出一个巨大而辉煌、仿佛要冲霄而去的大鹏鸟图案。那大鹏鸟浑身放光,它的光辉替西灵塔披上了一层银装,整个院子都被照亮了,如同白昼。

仿佛历经千辛万苦,遍体鳞伤的游子回到久别的家乡,大鹏鸟那熟悉而又久违的气息,让李白的血流加速,凝聚成眼角的欢喜与感动的点点泪光。李白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天空中那个微微颤动的光彩夺目的大鹏鸟。此时此刻似乎不再只是视觉上的交流。大鹏鸟那闪耀着星辰般光芒的眼眸,仿佛在与李白在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大鹏鸟身上每一个小巧闪亮的“星星”在李白内心深处,唤起了神圣而又不可言说的回响。此刻,李白感到自己仿佛裂成无数的碎片,这些碎片随着大鹏鸟身上每一颗“星星”的呼唤,轻轻地颤栗着。一种安谧的幸福感涌上李白心头,这感觉仿佛一个婴儿重回母亲的怀抱,又似一只孤雁终于飞回温暖的森林。

李白轻轻地闭上眼睛,体会到一股遍及全身的暖流,待睁开眼,发现那个大鹏鸟图案似乎在夜幕上渐渐消散。于是李白又开始目不转睛地凝视起来。其实不是大鹏鸟图案在消散,只是它在飞往更高远的天空。大鹏鸟在朝着月宫飞翔,在飞翔的过程中,图案在李白眼中不断变幻。一会儿图案里耸立起一个故乡蜀地的大匡山,不仅能看到老父老母那亲切的身影,在山脚下还有吴指南和赵蕤师傅模糊的轮廓;一会儿图案里又出现了李白出生地碎叶城的天山的剪影,天山下的楚河边,儿时的玩伴骑着汗血宝马飞奔,等到最后一匹马也跑远了,画面一转,视线中出现了长安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就象棋盘一样方方正正,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人影微小如蚁。

当李白聚精会神地看图案上长安城的皇宫之时,那图案中的长安城的景象,蓦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梦幻般的瑶池仙境。而瑶池仙境周围,被一圈金色的光环轻轻环绕——那光彩熠熠的大鹏鸟在月宫中消失了身影。留在夜幕上的,只有一个金色月宫中的宏大而神秘的仙境影像。

这仙境的画面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一个高大的蓝色卷发的仙人居于画面中心,他端坐在莲台上,浑身散发着祥和的气息。他的面容慈祥而庄严,目光深邃如海。身后是熠熠生辉的光辉,那光辉如梦幻般照亮整个仙界。

画面下部是一群嬉戏的仙界童子,他们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左侧的两名童子正在水中嬉戏,他们一边游泳一边击掌欢笑。右侧的两名童子正在努力地爬上荷叶,他们的小脸蛋红扑扑的,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显得俏皮又可爱。

画面中部是一群飞翔的仙女,她们身姿曼妙,衣袂飘飘。有的仙女在楼宇间飞翔,她们手托花篮,将花瓣洒向空中,形成一片片美丽的花雨。还有的仙女在演奏乐器,她们轻松自如地使用着各种乐器,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画面顶部是一群不鼓自鸣的乐器,它们在空中飘浮着,自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与仙女们的歌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那些乐器仿佛拥有生命一般,自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令人惊叹不已。

李白的目光正在紧紧追随着一架自动奏乐的箜篌,然而就在这一刹那,那个充满神秘仙气的景象如泡影般消散了。环顾四周,只见一圈静静的石窗,一幅凝然不动的“三兔共耳”浮雕,而周围是寺庙房间里特有的宁静安详。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啊。

李白起身,缓步踱到院中,井水栏边覆盖了一层薄霜。细看之下,原来是月光如纱般轻柔地洒落。他抬头望望向天空,只见高高的西灵塔上那轮橘黄的圆月,更加明亮了。在这静谧之夜,思乡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李白随口吟道: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就在李白离开大明寺的那一天,他挥毫将这首《静夜思》写在了诗板上。

一字一句地品味着,鉴真大和尚点头称赏不绝,让人在大雄宝殿内高高挂起。
丹砂在大雄宝殿内仰头把诗板上的《静夜思》,念了十遍。

鉴真大和尚问道:“你也懂诗?”

丹砂摇头叹道:“如今我家少爷,人在遭难,诗也写得差了。象这样的诗,我也能来一首。”

鉴真大和尚不免肃然起敬:“大诗人李白的书童,自然不一般。你写的诗,能否念念,让贫僧一饱耳福。”

于是,大雄宝殿内的众位和尚都凝神屏息,恭恭敬敬地侧耳倾听起来。丹砂也不客气,干咳几声,挺起胸脯,高声念出了他的大作:

深夜烦
枕边嗡嗡嗡,
疑是雷轰隆。
举头望窟窿,
低头拍蚊虫。

(完)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