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说“礼”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中秋将至,一轮明月普照天下。提到中秋节,大家往往联想到月饼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实,除了吃月饼、赏月之外,在中秋节这天,古人还有祭月、敬老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蕴含着与亲人团聚的期盼,更体现出古人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之意。

说到中秋节的由来,要从祭月说起。中秋成为节日,是从秋季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礼记·祭法》中记载:“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夜明,祭月也”。按照节气时令,古有“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传统,在春分这天,白天祭日;秋分这天,晚上祭月。八月十五是秋季三个月的最中间,所以后世以“中秋”作为祭月的节日。

秋天是五谷丰登的季节,也是大地即将进入休整调息,蓄养地力的时候。人们在忙碌的秋收之后,以洁净的果实与谷物祭拜月神,感恩过去一年的风调雨顺,敬畏天地神明的庇佑。

如果秋收之后,不让土地休息,紧接着开始耕种会怎样呢?在《礼记·月令》中写道:“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仲秋如果行春天令,秋雨就会停而不降,草木就会重新开花,国家就会有大的恐慌。

天地四时之礼,阴阳和谐之道,并不仅仅是农业耕种,还涉及到方方面面,出于利益、贪求等等原因,人们可能会在不合适的时机,做不合适的事情。如果不符合“礼”,脱离了天理天道,那么就会出现灾祸、天谴等等上天示警的事情。这样的礼法在《月令》中讲的很明白,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秋“礼”不可违

在《汉书》、《后汉书》中共计16次引用《月令》,都是因为一些郡、州、府的官员,“夏行秋令”或“秋行春令”,违背天时而出现了种种天象示警的迹象。

汉和帝年间,有一年,已经快到夏季,本来应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暖的气象,但是天气仍然阴冷欠暖。大臣鲁恭观察到了一些州郡在盛夏季节处决囚犯,而不是在传统的秋天。

按照《月令》的记载,古人认为,春季万物复苏,不能捕杀动物、伤害草木;秋季五谷成熟,万物凋零,这个时候是秋收、狩猎的时机。对于人的生命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一个人在夏季触犯了死刑,应当予以执行,但也在秋天处决,这样才符合四时之道。这是自古留下来的传统。

所以鲁恭向汉和帝谏言说,按照《月令》所说,夏天要轻狱薄刑,释放轻犯,因为农事正忙,应该让人们先回去完成耕种。如果夏行秋令,判处死刑,那么会发生苦雨频来、五谷不熟的现象。

鲁恭接着说,自三月以来,气候反常寒冷,农作物应当开始生长,但是却发育情况不好。这是上逆时气、下伤农业的表现。

鲁恭又阐述了《月令》的道理,这是周朝制定的,因袭了夏礼、商礼。朝代虽然不同,但这个道理却没有变化;四时之政,实行起来都是一样的。上承天心,下顺物命,以达到与时节和谐,这才是王者之道。

汉和帝认为鲁恭说的有道理,让那些州郡不准在夏天执行严苛的刑罚,遵照《礼记·月令》的秩序,顺应天时,和谐百姓。在《后汉书》中,史官评价汉和帝,称他遵从祖先传统,惩办大恶,选贤任能,尽了一个天子应尽的责任。

到了汉安帝年间,有一年,京城及一些郡国连连下雨,影响秋收。汉安帝下诏,“今年本来庄稼很茂盛,将要收获,但连绵下雨,恐怕要淹伤五谷,我翻来覆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霪雨霏霏,是因人民怨恨的缘故。”

在古代每遇到不测的天灾,都会在当朝让群臣直言时弊所在。汉安帝了解情况之后说;“武官以淫威虐待下属,文官妄行苛刻,乡吏假公生奸,是为百姓所患难而痛苦的,对那些懈怠的官吏要公开惩罚。”

汉安帝又强调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现在到了秋天,按照《月令》上说:‘仲秋养护衰老,授老人几杖,赐人糜粥。’现在正是八月按照登记的户口,向符合条件的老人赠送几杖、糜粥,但大部分郡县却没有不执行。也有发放糜粥的,但是粥里掺了糠秕。这样的状况,身为地方官吏,却没有督查核实、亲自办理。这是违背了秋天敬养老人的传统。这样的情况应当立即改正,敬奉老人,弥补过失。”各地方又重新核对老人的户口,补发几杖、糜粥。

在《二十四史》中,历朝历代以《月令》为礼,反省天灾人祸是普遍做法,《月令》一词共计出现二百六十余次。

子游问礼

为什么《月令》受到这样的重视?四时之礼的道理是怎样的?孔子的学生子游曾经问孔子,“请问所谓礼,是不是就是治理邪恶、保全良好的美德?”孔子说:“是这样的。”

子游说:“那么,又该怎样去治理邪恶、保全美德呢?”

孔子说:“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郊外祭礼,是对上天的敬畏;祭祀宗庙,是对祖先的缅怀;馈赠祭奠之礼,是对死者表示孝行;乡射、乡饮酒之礼,是对乡邻里民众表示仁爱;食飨之礼,是对宾客表示尊敬。”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先后顺序呢?孔子接着说:“如果能明白郊天祭地的意义,懂得‘春禘秋尝’的宗庙祭礼,那么,对于治理国家的事就可以了如指掌了。所以,日常起居就有了礼,从而长幼也分辨清了;因此,家庭内部就有了礼,一家三代就能和睦了;朝廷上有了礼,从而官职和爵位就有了秩序;用于田猎而有了礼,从而军事演习就能熟练。因为有了礼,宫室得以有了尺度,量具和祭器得以有了标准式样,五味调和也得以与四时相配,音乐得以有了节制,车辆得以符合规律,鬼神各自得到了享祀,丧事能够表达适当的悲哀,辩论谈话得以有伦有类,百官得以各守其职,政事得以顺利施行。将礼运用于自身的行动和眼前的一切事情,这样一切就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了。”

孔子讲出了“大礼与天地同节”的道理,“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万物各不相同,但却都按照一定的秩序在运行着,礼是万物运行的尺度与节律。

两千余年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要的郊祭大礼,向天下百姓传递了敬天、敬神、谢天、谢神的精神,祭拜天地日月,成为“敬天法祖”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对神的敬奉和对上天的感恩,并以此作为人间伦理道德的垂范。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神传脉络,古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以“天”为尊,以其为观察行事的基点。于是,才有了“天人合一”的完整理论出现,有了敬天礼神的一系列仪式。而中共却奉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文革中将传统文化连根拔起;一九九九年还公开迫害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致使社会道德沦丧、人心冷漠。我们只有抛弃中共,退出中共党团队组织,才能顺应宇宙真、善、忍的特性,才能重建正常的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家庭才能美满。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