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众口难调,所以每一本期刊在策划和编辑时,都会有自己的定位,即设定一个目标读者群(也叫适用读者群),根据这个读者群体的一些共同特点,来选题、编写稿件、设计刊物的美术风格。
在饮食上众口难调。有人爱吃清淡的,有人爱吃辛辣的。有人爱吃硬的,有人爱吃软的。有人喜甜,有人爱咸。在文化水平、家庭修养、兴趣爱好等等方面,人们也是各不相同。大陆有一定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人士,不论年长年轻,对这本刊物反应都很正面,这从反向证明了他们是这本刊物的“适用读者群”。然而也有很多例外,比如台湾有的小学生,平时调皮不听话,却很愿意读《天地苍生》这本给大人编写的杂志;有的小孩子字认不全,就请妈妈给自己反复读着听。大陆也有教育水平并不高的人,却能看得进去其中的长篇文章、感受到枯竭的心灵得到浇灌。有人明明是学理工科的,却对文学艺术很有感觉,读起来津津有味。而无论大陆还是海外,也都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不关心文化和艺术类杂志的。还有只看短视频不愿阅读的。所以市面上的杂志书刊,都是让读者自愿选购,编者、书店、报亭尽量找准市场。
然而,我们大法弟子在大陆发明慧期刊,却是免费的,自己掏腰包制作并发给很多素不相识、可能一生只见一次面的路人,而不是摆个书摊、或者开着书店,让路人自己上门选购。而且,在迫害的大环境中,我们大陆大法弟子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讲究“适用读者”这个问题,而这对任何出版社、发行公司、书店,都是一个必须动脑筋、下功夫才能做好的市场营销工作。只是,大法弟子在受迫害的情况下,调研适用读者群的时候,可能会有独特的难度,也可能没有,因为师父都给你安排好了,或者你和那些人自己在来世前都已经安排好了。
怎么知道谁适合读什么呢?有人喜欢研究天文,有人喜欢种菜种花。有人喜欢物理,有人喜欢哲学。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独处。有人热心时政,有人喜欢美术。等等等等。如果那是一位《金种子》的读者,你非要给他《天地苍生》,是否有点“牛不吃草强按头”呢?中国人对书法和写意都有一定的常识,西方人也对西方艺术有相当的了解,你让完全不懂中国画的西方人看齐白石,他可能认为这么简单?我们一幅油画要画很长时间,很多细节。反之,你给完全不懂西方文化和艺术的中国人看西方油画,他既没听说过西方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和人物,也不懂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和寓意。这样效果就不好。同时,有很多人是东西兼宜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在这一世,既学过东方的东西,也学过西方的东西,也可能他们还保有在过去多世转生中所留下的东西方文化积淀。所以,他是不是哪本刊物的适用读者,大法弟子发放时要能用心判断,才是明智的。
至于有些同修一次性给愿意接受资料的路人一堆资料:一份《明慧周报》,一份《天赐洪福》,一份《金种子》,再搭一份护身符,结果人家看见你包里的《天地苍生》尺寸正规、印刷精美,又要去一本《天地苍生》。在如今这个社会上,拿到那么多免费赠品,人会高兴很正常,高兴不等于他真会去读、会珍惜、会明白。而我们的同修呢?一次性给一个陌生人这么多不同的刊物,那你不是赔了吗?其实面对面讲真相时,稳住心,不妨先给他一本,让他翻看一下,喜欢就拿走,不喜欢才挑个别的给,不用一次性给那么多。讲真相讲效果,也得讲成本,不能浪费了资源还没达到效果。
具体那十几种明慧期刊各自都有哪些特点,适用于哪类读者,印制的同修、发放的同修,建议你们自己先要了解内容,然后再出去发放,以便对方提问题时自己随口就能回答好。有很多同修到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讲真相,其实自己多读这些真相期刊,自然也就学会了。
想到一点说一点,最想表达的是,我们同修自己先用心了解真相、阅读真相、给不同适用读者群的人发放不同的刊物(而不是只管发出去而不问效果),这不但可能会让发放效果成倍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讲真相的能力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很多。我们有些同修早就做到了,因为他们了解自己周边的世人是哪种类型的读者,读到过什么,所以那些人已经成了他们的朋友,甚至成了他们的“订户”(注:眼下在大陆,真相资料是免费发放,无法订阅)。大家可以相互参考、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