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自己 我否定了病业假相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九日】我今年已七十七岁,修炼法轮功二十八年。年轻时,风湿病让我双脚逐渐变形,走路艰难。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毛病接连而至,患有高血压、妇科病、脑血管硬化、肩周炎、贫血等十几种疾病。我还常年失眠,精神萎靡,心情低落,生活似乎总被病痛困住。那时老伴的工资仅八十元,而我每月的药费就要一百多元,家里开销紧张,生活压力巨大。

一九九七年上半年,遇到一位法轮功弟子,他的言辞真诚,给我讲解了大法的法理。我心里一阵悸动,仿佛迷失的自己,找到了出路。那一刻,我内心的某个角落豁然开朗,修炼法轮功成了我此生最幸运的选择。从那时起,所有的病痛奇迹般地消失,身体恢复健康。

二十八年过去了,我始终未吃一粒药,未打过一次针。每当回想起那段经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师父救了我。

一、一场车祸后的奇迹

二零二三年十月的一天,回家途中,一辆电瓶三轮车忽然猛地撞了过来。那一瞬间,我身体被撞得完全失去控制,脑袋也晕乎乎的,眼前一片模糊,周围的声音仿佛被隔离,心跳似乎停顿了几秒。车主是位四十多岁的妇女,她自己也被撞得摔倒了。周围的人急忙跑过来,几个人甚至想扶我起来,肇事摊主急忙劝我去医院检查。

那一刻,我内心瞬间清晰,尽管身上剧痛,但心中却坚定无比:修炼人身心健康,师父定会保护。我对他们说:“我没事,我修法轮功。”这些话从我口中不由自主地流出,平静而坚定。几位认识我的村干部也在旁边劝说,其中一个男子是车主的丈夫,他着急地说:“去医院检查一下,万一伤得重呢?”我深吸一口气,心中坚定,就不再多言,转身缓缓离去。

虽然身上有些许破损,膝盖也受伤,但那股内心的力量让我几乎感受不到疼痛。一路上心中默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步伐反而愈加轻盈。

二十分钟后回到家,老伴看到我脸色不太对,身上有些淤青,急得不行。虽然身体的疼痛一度让我感到不适,但心中无畏,知道自己身处师父的保护之下。

几天后,身体恢复如初,伤口自愈,真的感到大法的神奇力量。

二、坚定信念,病业假相消失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的一个早晨,我端着饭碗准备给老伴送去,突然脚步不稳,头晕恶心,一股剧烈的呕吐感涌上心头,赶紧冲進卫生间,剧烈呕吐了好几次。那种不适的感觉仿佛让我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内心的恐惧一度想要占据我的思维,但我知道,这是病业假相在作怪。

立刻给自己打气:我修炼法轮功,身体已经被师父净化,不会有问题!强忍着不适,回到卧室想躺一会。心中有些担忧,二儿子和媳妇几天后就要回来,想象着他们看到我这样,那不得添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大儿子也赶来了,他看到我不舒服,迅速开始清理我吐出的东西,劝我去医院检查,担心病情加重。但内心深处的那股力量再次升起,我清晰而坚定的说:“不去,家里没人照顾你爸,我不能去。”不愿再多说,便拒绝了他们的劝说。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咳嗽更加严重,身体感觉沉重,甚至走路都显得吃力。那时,我知道问题并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态上。我不该对这场病痛有丝毫放松,应该继续发正念,坚定自己的信念,否定旧势力的干扰。

于是,我请求学法小组的同修帮忙发正念,内心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这一切都只是假相,不是真实的。我坚持了一晚上,整夜发正念,学法。

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所有不适症状都奇迹般地消失了,身体恢复如初。

三、修炼中的反思与放下执著

二零二三年四月以来,突然出现了漏尿漏屎的症状,这让我有些苦恼和焦虑。每次炼功、学法时,似乎总有强烈的干扰,甚至出现严重病业。对此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这些问题会接连而来?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身体的变化,其实是在提醒我修炼有漏。我不断地向内找進一步深挖,反省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原来对家中的琐事过于执著,尤其是对儿女的婚姻、生活等事操心过多,终于明白:自己对家庭的执著过于深重,尤其是对儿女们的关心,这些情感虽然出于爱,却没有完全符合“无私无我”(《精進要旨》〈佛性无漏〉)的修炼标准。导致内心的杂念未能清除,影响了修炼。于是,我决定彻底放下这些执念,将心思完全专注于修炼,做好三件事,听从师父的安排。

四、坚定信念,走好修炼路

修炼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其实修炼是自己的事,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消解过去的业力。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身体上多么难受,我都明白,这条路是必须走的,不可退缩。

五年来,风雨无阻,我依然坚持每周去学法小组,走在这条修炼路上。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每当身心疲惫时,我都会默念:“大觉不畏苦 意志金刚铸 生死无执著 坦荡正法路”(《洪吟二》〈正念正行〉)。背诵这些法理时,我的脚步似乎变的轻盈起来,心中充满力量。

感恩伟大的师父,感恩时时刻刻的保护与加持,无论面临什么困境,我都会坚定信念,走好这条正法之路。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大法的神奇,得到健康与平安。

(责任编辑:洪扬)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