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明慧网

首页
按栏目浏览
按日浏览
参考资料:记者用了民族主义毒品之后
【明慧网2002年5月11日】编注:新闻自由是需要由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做保障的。客观、真实、公正的报导对读者来说才具有好的可读性。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刊出既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又符合新闻媒体社会属性的报导呢?这大概是每个做记者和编辑的大法弟子需要用心探索和严肃实践的。

以下是常人社会中一篇有关的评论文章。仅供参考。

*****
(自由亚洲电台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在今天的“新闻自由”专题节目中,我想谈一下阿拉伯媒体和中国报纸上的民族主义情绪问题。

《纽约时报》的中东问题专家弗里德曼(T. Friedman)最近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说,在阿拉伯国家,那些不是国营的、不属于政府控制的独立报纸、电视等,在报道和评论巴以冲突问题上,不仅像国营媒体一样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反美反西方,而且很多时候比国营媒体更能煽情,更过份。例如,不久前沙特阿拉伯的一家独立大报竟有声有色地报道说,以色列人过节时,要杀阿拉伯孩子,吃他们的肉。

《纽约时报》另一名专栏作家、前驻北京采访主任纪思道(N. Kristof)则在发自也门的文章中说,当地的独立报纸竟大幅报道说,911世贸大厦被炸是布什政府和犹太人合谋干的,然后嫁祸给伊斯兰世界。

为什么独立的媒体,反而比政府控制的媒体更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反美反西方?一个原因是,专制国家的国营媒体毕竟要受到政府外交政策的限制,像沙特出于要和美国保持关系的国家利益考虑,政府就会有时限制国营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和煽情。

但他们的独立媒体,在没有政府限制的情况下,却受到编辑记者自身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毒品的作用,主动去迎合伊斯兰世界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因为它是一件既不惹政府的意识形态的麻烦、潜在地传播权力者的话语系统、又满足伊斯兰社会排外排西方的极端宗教情绪,两边讨好(迎合),两边获利的事情。只是牺牲了新闻的本质规定性:客观、真实、专业责任。

由于这种媒体不是政府控制的,因而这种煽情的民族主义宣传,比官方媒体更具欺骗性、腐蚀性和破坏性。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媒体上,也有类似的现象。在遇到和民族、国家有关的重大事件时,那些平时被视为比较开放的报纸,则表现得比《人民日报》等党报更能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更蔑视新闻专业化原则。

例如在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中美军机相撞事件时,中国媒体不仅全是一个声音,而且那些平时被称誉为比较开放的报纸,在渲泄民族主义情绪时,分贝比新华社还高。

《羊城晚报》和《北京青年报》是中国一南一北被称为比较开放的两家报纸,但中国驻南使馆被炸次日(5月9日)的《羊城晚报》的头版通栏大标题是“炸我领馆,就是炸中国;中国人民愤怒了!”《北京青年报》的通栏大标题则是“震惊,愤怒,抗议!”那份激昂的民族主义情绪比党报等纯喉舌更强烈,更对民众有迷惑性。

新闻的基本常识是要用事实说话(不可用形容词),向民众提供客观信息,而不是渲染情绪的主观意念。例如,《纽约时报》在报道世贸大厦被炸这样重大的事件时,911次日的头版通栏标题也仅是两行粗体字:“美国被攻击;在惊恐的一日被劫持的飞机摧毁世贸并撞击五角大楼”。根本没有《羊城晚报》上那种“炸我世贸,就是炸美国,美国人民愤怒了”那种不提供事实,而完全主观导向的煽情大标题。

在1996年那次世贸被炸时,《纽约时报》也是仅用通栏两行标题:“世贸中心被击中,怀疑是炸弹;五人丧生,上千人逃出冒浓烟的大厦”,完全是报导事实,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更没有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媒体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和媒体长期处于政府控制之下,编辑记者缺乏真正新闻专业教育和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因而才一碰上“民族主义”这个毒品,就立刻迷乱,狂热,连提供新闻这个基本要素都忘了。

专制独裁政府用意识形态压迫新闻记者,而民族主义情绪则是记者们自我沉沦的毒品。所以,专制国家的新闻媒体和专业化的新闻媒体之间实在是隔着遥遥的鸿沟。(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曹长青)

当日前一篇文章: 多数大陆国民认为贫富悬殊已影响社会稳定;美国一委员会建议加强防止大陆奴工产品进口
当日后一篇文章: 最大限度地发挥真相材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