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发于至微 终为大患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5年11月14日】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县北乡溪下村人,他通经史,擅诗文,博学多才,是明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因其生性耿直,又被人称为“正学先生”。洪武年间,被聘为世子之师。后来被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方孝孺曾写有《指喻》一文,以此说明“天下之事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劝喻人们要防患于未然。

方孝孺在《指喻》中谈到,浦阳的郑君身体强健,脸色红润,从没有过疾病。有一天,他左手拇指上突然出现红色小点,鼓起来有谷粒那么大小。他怀疑生病了,于是给人看。看的人都笑他,说这根本不足以称为病。过了三天,左手拇指上的红色小点已经变成铜钱那么大小了。他很忧虑,于是又给人看,那些人还是像上次那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已经有四寸粗了,非常疼痛,好象针刺一样,全身内外没有不痛的。

他害怕了,于是找医生看。医生看后吃惊的对他说,这种病很怪,虽然病在手指上,其实全身都生了病,不赶快治,可能会伤及性命。但是刚开始生病的时候治疗,一天就可以痊愈;生病三天,十几天就可以痊愈;现在病已经生成,已少于三个月不能病愈了。一天痊愈时,用艾草就可以治;十几天痊愈时,用药就可以治;至于已经病成,将蔓延到肝脏,不单是一只手臂的事了。如果不从里面调理,不能制止病势蔓延,如果不从外面施治,病很难治。

郑君听从了医生所说的,每天内服汤剂外敷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病愈了,三个月后神色恢复到原先状态。

方孝孺因为这件事感悟到:天下的事,都是起始于微小之处,而后成为大患。开始以为不值得治,最终到了不可治的地步。当初很简单,只要一天的工夫,然而却忽视不管。等到大了,需要很多时间,劳累忧虑,也只能抑制住而已,像郑君这样的人太多了。能够发现才能治疗,因此病势虽然危险但不必很害怕。只有刚开始时不担忧,寄托于看不到,众人取笑时又忽视,这才是君子所要深深畏惧的。

《指喻》一文以指病为喻,写的非常通俗浅显,喻意改过时要“内外兼治”。看一看我们人生中的一些缺陷或过失,何尝不都是从放纵忽视小毛病和小失误发展而来的呢?所以要从小处着手,严格要求自己,这时既简单又容易。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再想去掉和改正就不容易了。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