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为什么背叛耶稣?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五日】在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一个历史性夜晚,加略人犹大亲吻了耶稣,从而引发了一场改变世界的审判。人们往往将耶稣的被捕归咎于门徒的背叛。然而若细究那个时代的政治与宗教背景,犹大的背叛,不过是一个被利用得恰到好处的环节,一颗落入布好的陷阱中的棋子。犹大为什么会背叛耶稣?我对这个问题探究、思索了很久。


油画:最后的晚餐,作者:西蒙·乌沙科夫(Simon/Pimen Fyodorovich Ushakov,1626年-1686年,俄国著名画家)。在围绕耶稣的十二门徒中,前排左三、头顶没有光环的是犹大。(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焦虑中的耶路撒冷

耶稣生活的时代,犹太地区是罗马帝国治下的一块不安之地。地方总督本丢·彼拉多代表着军事与法律的终极权力,他的首要职责就是维稳——不出乱子;而宗教方面,耶路撒冷圣殿掌握在本地犹太公会祭司贵族手中,他们最关心的则是维持自己在信众中的宗教权威地位。

任何受民众拥戴的“先知”,都可能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耶稣的出现,恰恰触动了这根敏感神经。对罗马当局而言,这样的人可能是引发动荡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对犹太公会而言,则是对宗教权威的直接挑战。可以说,从帝国政权到宗教领袖,各个阶层都笼罩在不安与戒备之中,充满了焦虑——他们早已将耶稣视为必须除去的对象。

犹大的角色

犹大是耶稣亲自拣选的十二门徒之一,与主一同行走、传道。犹大还负责管理钱囊,表明他在耶稣和门徒中是很受信任的。

然而有一天,犹大主动去见犹太教会的祭司长,说道:“我把耶稣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对方出价三十块银子,犹大同意了。三十块银子是当时奴隶的价格,被后人称为犹大将主“贱卖”了。

身为最为重要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亲眼见证过耶稣的诸多神迹,也亲耳聆听过耶稣的诸多重要教导,为什么最后却选择出卖自己的主呢?

有人说,犹大贪财,然而三十块钱不一定是个好价钱。也有人认为,犹太人当时普遍期盼“弥赛亚”的到来,希望“弥赛亚”会把犹太人从罗马帝国解救出来,复国以色列,然而耶稣没有这样的革命理想,因而犹大深感失望,愤而背叛;然而耶稣自传道之初便明确指出他的国在天上,不是到人间闹革命来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耶稣与彼得、雅各和约翰关系尤为亲近,耶稣有时只带他们三人去做事,这引发了犹大的妒忌与不满。

犹大出卖耶稣,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恨意作为动机。贪财、妒忌这些性格缺陷,固然不堪,但若只是失望或不满,大可以选择离开。毕竟,在耶稣传道的过程中,除了十二门徒,还有众多跟随者,其中许多人因为耶稣的教导挑战了他们的认知底线——例如“吃我的肉、喝我的血”——难以接受,后来便不再信耶稣了,但也只是选择悄然离去,而非转身背叛,置耶稣于死地。

显然,犹大也不再相信耶稣了,这是他背叛的前提。然而他并未象其他失望的追随者那样选择默默离去,而是做出了出卖的决定。这种敌意和仇恨究竟从何而来呢?

撒旦入心

在基督教神学与教义中,关于犹大出卖耶稣的最具说服力的解释,来自《圣经》对撒旦影响的直接描写。《路加福音》记载:“撒旦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约翰福音》也有相似记载:“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出卖耶稣的意思放在加略人犹大的心里。”更进一步指出:“他吃了那点饼,撒旦就入了他的心。”

这些经文显示,犹大的背叛,包含着撒旦明确而有力的干预和操控。也就是说,犹大不是罪恶的源头,却成为罪恶实现其目的的一个主要工具人。他有瑕疵的心灵成为了被黑暗势力利用的突破口。他的背叛,不仅是人性的弱点所致,更是一场灵魂的悲剧戏码。

被利用的自由意志

犹太公会或者罗马当局若想要逮捕耶稣,是否真的需要犹大来引路并指认?其实未必。耶稣一贯在公开场合传道,吸引了大量群众,其样貌和行踪并非秘密,当局真要抓耶稣完全没有问题。就算当时正赶上逾越节,怕人多影响不好,也大可以选择敏感日过了再行拘捕。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或许尚未下定决心逮捕耶稣。而犹大这个主动送上门的叛徒,成为推动抓捕行动的关键。犹大的指认和引路,在实际操作中极大提高了行动的准确性和隐蔽性,尤其是在夜间行动及防止群众骚乱的情况下。

所以,犹大其实是被利用了——他的人性弱点被宗教领袖利用,被统治当局利用,更被撒旦所利用。但他并不是傀儡。他有自由意志,是他自己选择了背叛。

出卖耶稣之后,犹大在惨痛的耶稣受难景象面前也曾幡然悔悟。他将银子丢回圣殿,哭着说:“我卖了无辜人的血。”可惜,覆水难收,到了那一步,悔恨已于事无补,他最终选择了自尽,以为这样就可以一了百了,结束悔恨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折磨。

被犹大出卖的还有谁?

中世纪诗人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将地狱描绘为九个同心圆,罪行的严重程度从外层到内层递增,最深处的第九层是为背叛者保留的。在那里,撒旦的三张嘴正永无止息地啃咬着三个罪人,其中之一就是犹大。这种安排反映出但丁对“背叛恩主”这一罪行的极端憎恶,犹大的悔恨和自尽也未能让但丁舒缓心中的愤怒。

犹大并非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也曾有机会,象另一个门徒保罗那样,重新回头。保罗原是基督徒凶狠的迫害者,亲手抓捕、监禁信徒,甚至不惜以暴力相向。但在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神迹和内在震撼之后,他选择了醒悟与悔改,并将余生投入到信仰的传播中。他的转变,证明了即使曾走得再远,也仍有回头的可能,转折点在于敢于醒悟和义无反顾的悔改。

搜一说,犹大选择自尽,失去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悔改与被拯救的机会。犹大是出卖者,却也是被出卖的人。被他出卖的,不仅是耶稣,还有他自己以及他当初决定跟随耶稣的初衷。

耶稣如何对待犹大

在犹大最终做出出卖耶稣的举动之前,耶稣一直知道犹大最终会背叛祂。耶稣是怎么做的呢?他依然接近犹大、教导犹大,让犹大照管钱财,甚至在最后的晚餐时,耶稣还是“蘸了饼,递给犹大”。个人理解,这是最大限度的给犹大自己选择结局的机会,希望后者更好的理解并接受上帝通过耶稣给人的爱与救赎。或者说,尽管犹大原来被安排的命运结局是悲剧,但耶稣却一直在给犹大提供机会,让他从新选择结局。可惜记载下来的一些矛盾与冲突,犹大都没能正确理解,从而加重了自己信仰的瓦解。

那么犹大出卖耶稣之后,耶稣又是怎样对待犹大和参与迫害自己的众人的呢?耶稣为他们请求天父的宽恕: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但无怨无恨,还充满了理解与悲悯。当然,理解不等于认同,悲悯不等于纵容。耶稣在自己遭受极度业力之苦的时候,为人类演绎了慈悲、宽容、无条件与人为善的内涵。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犹大成为犹大有一个过程。他作为荣耀的随时跟随着耶稣的门徒,经历了三年的是是非非之后,才做出了让他自己悔之晚矣的出卖行为。在《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只有这一个,但这个犹大对后世的无数人来说,却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背叛信仰的象征和警示。

结语

梳理了犹大出卖耶稣的历史故事之后,我想到中共对法轮功的这场迫害。这场迫害,不仅让上亿的中国人为维护真善忍信仰而遭受名誉、家庭、工作的重大损失,更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善良人为信仰而殉难。而在这场终将导致中共覆灭的迫害爆发之前,学炼者无论层次深浅,都可以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相互提醒,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个人修为上,同时帮助社区中更多的人知道真善忍的福音。而不是像过去的二十六年一样,把巨大的时间、财力、物力注入反迫害的工作中。

然而迫害毕竟发生了,真善忍大法已经传给我们了,修炼是不讲条件的。希望在正法修炼的最后阶段,更多同修能从一点一滴做起,走出人的思想、人的习惯、人的观念,修出更大善念、心胸和强大的正念。不再把情感混淆于理性,不再把名利欲望的满足混淆于修炼的成就、使命的兑现。当我们能静得下心来、虚的下心来、能放得下自我欲望和自私时,宇宙中的好的能量、神的加持,才会势不可挡的聚向我们、加持我们成就我们该成就的。

以上是个人现阶段的一些思考和认识,谨供大法弟子交流、参考。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