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谈:何处不可行教化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接上文》)

四、何处不可行教化

虞舜时,历山的农夫侵占别人田地的边界,舜到历山脚下去耕种,过了一年,此类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黄河边上的渔夫互相争夺水中的高地,舜到那里去打渔,过了一年,那里的渔夫都知道了尊让年长的人。东夷一带制陶器的人往往制造出一些粗劣的制品,舜到那里去制陶,过了一年,那里所制作的陶器都很坚实、讲求质量了。

孔子赞叹道:“耕田、打渔、制陶,都是舜所管的事,但是,舜到那里去做同样的事,是用来救助这些事情的。舜是诚信仁德之人,于是亲自前往耕种而自愿生活在艰苦的地方,因而百姓都愿意跟从。所以说,这就是圣人道德的教化呀!”

西周时,虞、芮两国国君为了田野的界限发生了争执,他们一起到周文王那里去评理。两国君来到周国,看到的是“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两国君互相说道:“像我等小人,有何面目上君子之堂,让人家给评理呢?”还没有见到文王本人,他们就都主动把所争之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后人称之为“闲田”或“闲原”。邻近的诸侯闻知此事,都以文王为典范,并纷纷前来归附。

孔子赞叹道:“文王之道非常伟大,没有任何有意的举动而使人发生了变化,没有有意做任何事情就接近了成功,这是因为文王能够一丝不苟、严于律己、恭敬待人,然而,虞国和芮国便因此而得到了平定。所以《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是说惟有文王能够谨慎真诚地修养节制自己,这就是圣人德行的感化呀!”

(待续)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