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家中修忍的一点体会

更新: 2018年02月25日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八年二月一日】我修炼法轮功将近十一年了,对于“忍”这个字理解的很肤浅,一直都是停留在表面及常人中的忍,直到最近这段时间才对“忍”有了更深的体悟。

师父说:“不進寺院不入山 上学耕种上下班 直指人心法上修 俗世净莲恶不沾”[1]。修炼人在哪里都是修这颗心。

我是一名家庭主妇,理所当然家里的一切都是由我来处理,家里的卫生、环境如果搞的不好,家人就怨这怨那的,百般挑剔,很多次我都不动声色的“忍”过去,不和他们计较。

有一次,丈夫对我说:“你越来越不爱干净了,你看,家里那么不干净,你越来越不象话了。”我一听,心里就不平衡了,对他说:“你是知道的,我哪有时间啊,又要学法、炼功,又要去救人,哪象你想的那么轻松啊。”

由于我第一次过的不好,心里有点动气,因此接下来的更多的关要过:不是这里不干净,就是那也不是;而且语气越来越大、越凶。我不吱声还好,只要我一开口,他则更大声的骂我,儿子有时也看不过,也说了他爸爸两句。听儿子一说,我更觉的自己委屈,完全忘了自己是修炼人。

师父说:“忍是提高心性的关键。气恨、委屈、含泪而忍是常人执著于顾虑心之忍,根本就不产生气恨,不觉委屈才是修炼者之忍。”[2]法是学了、也背下来了,一旦矛盾来了的时候,有时也能忍住了,但很多时候还是没做到忍。

由于我没修好自己,使得丈夫的脾气越来越大,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几乎每日三餐,他都是嫌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不合口味,天天如此,我简直人心都被他勾出来了。有一次我对他说:“你把你的口味放低一点吧,你不要拿酒家的标准来要求我。”这时,他大怒,举起拳头想打我,我赶紧低下头,心里想:我错了,我又没做到忍。

有一次,看到他的心情好一些,我就心平气和的与他交谈,我首先说是我的不对,我不应该跟他计较,因为他是迷中人,同时,我也指出他的不是,我说:“你也应该改一改你的脾气,我们全家人都应该感恩最伟大的师父与大法,我们现在的幸福与美好都是师父给的,我修炼前,由于我全身都是病,给全家人带来的是痛苦与贫困。修炼后,我全身的病都好了,我全心全意的把家治理的那么好,你不应该有那么多怨言了。”这时他不吱声了。这几天还好,他不骂人了。可是过一段时间,他又来劲了,又象以前那样了。

我与女儿(同修)切磋、交流时说:你爸这个人很怪,他平时对我那么凶,但是他很支持我做大法的正事,他还经常帮助我们做正事。看到他对大法的态度,我非常高兴,为他而高兴,因他对大法的态度,我知道他一定能得到福报、善报的,也一定能够得救的。但是有时见他对我的态度如此恶劣,心里还是放不下。女儿说:妈妈,你知道吗?这是给你过关的,因为你在这一关上没彻底过好,所以爸爸对你的态度还没改变。

之后,我不断的向内找自己:我是修炼人,应该对谁都好,应该高姿态,对其他众生都好,对家人也一样,当今世上的人都是师父的亲人,师父都要救的,更何况与我有这么大的缘,能成为一家人。虽然他没有修炼,但是他知道大法的伟大、大法的好,就凭他这么支持我做大法的正事这点上,我就更应该对他好,我就更应该宽容、包容他。

自从认识那以后,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在丈夫发脾气的时候,我会很坦然的对待,我心里想:我会好好过这一关的,我一定要时刻注意到我自己的一言一行,守住我的心性,你任何生命都不配干扰我。师父说:“人的佛性是善,表现为慈悲,做事先考虑别人,能忍受痛苦。”[4]

通过不断的学法,我对大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认识,知道要时时把自己当作修炼人,遇到问题要马上向内找,一定要找自己,不能找别人,你只有不断的向上修,才能不断的修好自己,才能达到修炼人的标准,才能使你身边的一切发生变化。

自从我改变后,家里也发生了变化。我与女儿一起配合,我们都是开摩托车到比较偏远的地区做救人的事,一般情况下都要三个小时,女儿有个二岁多的小女儿(小同修)与我们一起去。由于路途远,小孩子有时很顽皮,有时会闹别扭,多多少少会给我们带来不便。我丈夫知道情况后,有时没活干的时候,他会自觉的、很乐意的帮带小孩,还帮我去买菜,有时还帮我做菜呢,让我们能更有时间做救人的正事。

个人体悟,作为修炼人,我们一定要听师父的话,一定学好法,按法的要求去做,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修好自己,只有修好自己才能够救度更多的众生。

弟子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伟大的师父的慈悲保护,在大法的指导下,弟子会时时向内找,做到真正的修炼者之忍。

注:
[1] 李洪志师父诗词:《洪吟三》〈修炼形式〉
[2]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何为忍〉
[3] 李洪志师父诗词:《洪吟二》〈无题〉
[4]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与魔性〉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